發高燒、頸部腫脹! 矽谷新貴染「超級細菌加強版」險丟命

▲發高燒、頸部腫脹!矽谷新貴染「超級細菌加強版」險丟命。(圖/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記者周姈姈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43歲林先生美國矽谷的科技新貴,工作競爭激烈壓力大,導致免疫力下降,一次生病時高燒不退,醫師告知是嚴重頸部感染,雖根據經驗使用抗生素治療,仍出現敗血性休克,直到家人多方奔走,才知道感染的是比具有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堪稱超級細菌「加強版」,所幸在對症下藥後,終於撿回一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全球每年約有600萬人死於嚴重感染,美國亦有87萬人遭細菌感染住院。由於許多廣爲人知的超級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球菌、鮑曼不動桿菌等,在抗生素濫用的情況下,都已產生抗藥性無法使用一般抗生素毒殺,如何在黃金時間內投以正確藥物,也成了搶救病患的重要關鍵

爲了突破困境林口長庚醫院與長庚大學中央大學進行跨領域研究,運用人工智慧開發出「超級細菌預測模型」,讓檢驗時間從原本的3天縮短爲數秒,準確率更達80%,該研究成果不只獲得2017年臺北國際發明展金獎,也刊登於2018年國際爲生物研究期刊「微生物研究先驅」,明年上半年更有望運用在臨牀,作爲醫師診斷時的參考。

▲超級細菌用什麼藥都沒效。(圖/長庚醫院提供)

林口長庚檢驗醫學部主治醫師王信堯表示,爲了便於民衆區分,他將超級細菌的加強版稱爲「究極細菌」,本土及國際研究指出,這類細菌盛行率已達7.5%。因究極細菌其喜歡躲藏於不具抗藥性的菌叢中,平均10萬到100萬隻細菌中,才能揪出一隻,病人需經多種藥物嘗試、治療失敗,纔有辦法證實存在,不只會產稱嚴重併發症,錯誤用藥也會增加抗藥能力

林口長庚醫院是在2013年引進並臨牀使用質譜儀(MALDI-TOF),透過質譜儀的技術,廣泛用於微生物菌種的鑑定。由於質譜儀可以產生成千上萬鋒值數據,而這些大數據有可能提供微生物抗藥能力的線索,因此研究團隊跨領域合作,進一步使用人工智慧分析技術,成功的從質譜儀複雜的大數據中解讀出超級細菌可能的抗藥機制

王信堯提到,AI模型抓超級細菌,只需要使用質譜儀的資料即可,不須額外的檢驗操作,幾秒鐘內即可完成預測。經過反覆驗證後,其正確率可達8成,目前已申請專利,未來更希望將此人工智慧運用於其他超級細菌,建置完整平臺造福更多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