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過時 有牌掮客遊走灰色地帶

一邊說合乎法規,一邊說不知情,街口託付寶再度引發監管之戰。(本報資料照片

一邊說合乎法規,一邊說不知情,街口託付寶再度引發監管之戰。平心而論,街口託付寶這「有牌掮客」確實走在灰色地帶,不然怎能突破法規限制?但反過來說,現行法規確實也跟不上時代腳步,纔會管得「很卡」。

投資掮客自古以來都有,最著名的應屬當年鴻源案,即便現在,這類標榜收益率的投資公司,甚至像貴婦奈奈等名人,不勝枚舉。相較起來,街口有牌子作法更透明,看起來也有保障、效率又好,這些都是優點

街口當然有投機成分,因爲它在投資人投信間放個「街口金融科技」,講掮客也好,講白手套也行,它不屬金融業,所以金管會似乎是管不着,它更像個防火牆,投信不能做的他都能做,能規避掉許多法規限制。

我們當然可以對街口的作法撻伐,但隨着金融科技界線愈來愈模糊,街口就算不做,未來也有可能有別人做,這非街口高竿,而是目前法令規範確實有漏洞可鑽,舊法跟不上金融創新腳步,這種情況只會愈來愈多。

主管機關來說,當然是希望所有人都跟順民一般,不要逾越法紀,但若做不到,與其在那邊生氣,又沒辦法要求對方停業,其實是該回頭想一想,法規有哪些不足之處,因爲過時的法規不僅無法除弊,更遑論興利了。

回到託付寶產品本身,先不用去論斷這項產品的好壞,但它確實提供金融圈、科技圈及主管機關,跳脫框架的思考。如果是好,恭喜民衆有更多選擇,如果是壞,也請主管機關拿出能對應法條,不然就修法斃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