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灰色地帶 臺版無間道一再上演

2019年5月警方與海巡署在臺東外海查獲漁船走私1公噸安非他命,查出竟是時任臺東縣警局蘭嶼分駐所所長李哲銘勾結毒梟。(本報資料照片)

過去警察涉貪,除傳統的「包娼包賭」,最高風險的就是與毒販掛勾、協助黑吃黑,甚至參與跨國走私毒品;而如今詐騙猖獗,詐欺犯罪門檻低,讓每天受理、偵辦詐欺案件的員警,一旦意志不堅,就會沉淪被吸收。

黑、槍、毒、詐一直都是警方績效評覈重點項目,但也因此讓爲了績效,遊走灰色地帶的員警成爲犯罪集團亟欲吸收的對象,「臺版無間道」戲碼從與黑道交往密切、泄密詐團、成爲車手,或是協助走私毒品,一再上演。

近年最知名的無間道走私毒品案,是前臺東縣警局蘭嶼分駐所所長李哲銘,2019年5月警方與海巡署破獲跨國販毒案,查獲市價近1公噸、價值約新臺幣10億元安毒,追查發現竟是李哲銘因欠債需款孔急,夥同毒梟海運走私毒品送上蘭嶼,意圖轉運至國內販售。李哲銘一度逃亡,被逮捕後,2021年被判刑7年半定讞,已入獄服刑。

事實上,除了大宗走私,毒品、槍枝現常透過網路羣組交易,員警化身「買家」,利用「誘捕」方式查緝不法,但爲取信毒販,員警首先會染髮、貼紋身貼紙,交易時,用於買毒的現鈔,除同事湊錢,大筆數額則向地下錢莊借款,遊走灰色地帶,讓心術不正的員警沉淪。

員警也曾誘捕時遭「黑吃黑」,毒販見大筆現金,驗鈔時搶錢就跑,一旁埋伏的員警沒來得及追上,損失大筆金錢,只能認賠,導致一些員警爲了績效,以之前查獲毒品用於「養線民」,當作獎勵交給線民,換取上游情資,因而觸及底線,還愈陷愈深,不辦案,改販毒,最終吃牢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