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臺版《無間道》,一集殺瘋了

「小黃臺」HBO,放大招了。

前幾天,今年最受期待的一部新劇開播。

最大看點,在於主創。

導演樸贊鬱+主演小羅伯特·唐尼。

這樣的配置堪稱夢幻組合。

剛播一集,就在影迷圈炸開了鍋。

今天,魚叔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它——

《同情者》

The Sympathizer

樸贊鬱的每部新片,基本都是影迷圈大事。

從早期的「復仇三部曲」,到後來的《小姐》《分手的決心》,都引發了全球觀影熱潮。

樸贊鬱擅長挖掘複雜的人性。

也熱衷於玩味曖昧、畸形的情慾。

更重要的是,他特別善於激發演員的潛能。

在他的調教下,不少演員都實現了大尺度的轉型,從而迎來事業新高。

當年一部《小姐》,直接將金敏喜炸出了圈,同時也挖掘了新人金泰梨,並捧上頂流之位。

前年一部《分手的決心》,又讓湯唯和樸海日再次翻紅。

最近,又曝出孫藝珍與李秉憲,將主演樸贊鬱新片。

不知這兩位,又在樸贊鬱手裡獲得怎樣的轉型。

樸贊鬱還是最早闖入好萊塢的韓國導演。

11年前,他拍了驚悚片《斯托克》。

集結了妮可·基德曼、馬修·古迪、米婭·華希科沃斯卡等明星。

作爲一個韓國導演,成功講述了一個西方化的懸疑故事。

再到2018年,他首次拍英語劇集《女鼓手》。

由弗洛倫絲·皮尤、亞歷山大·斯卡斯加德主演,講述一個七十年代的間諜故事。

口碑同樣不俗,豆瓣評分8.1。

或許是因爲《女鼓手》的反響很好,樸贊鬱這回的新劇《同情者》同樣是關於諜戰題材。

而這一次的製作規模和明星咖位再一次提升。

主演直接找來了「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

在憑藉《奧本海默》拿到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之後,唐尼不僅擺脫了漫威的束縛,身價也再次提升。

相較以往,小羅伯特·唐尼在這部劇中挑戰極大。

他一人分飾四角,分別是:中情局特工,國會議員,教授,電影導演。

雖都是唐尼,但每個角色都有不同而鮮明的特徵。

就拿首集裡他飾演的中情局特工來說。

滿面油光,頭頂微禿,滿面油光,笑裡藏刀。

言詞舉止都透着這個人心有城府,極度危險。

同時,也讓人很難再聯想到曾經的鋼鐵俠。

除了耀眼的主創班底,本劇的故事底子也相當紮實。

改編自美籍越南裔作家阮清越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潛伏於南越的北越間諜的故事,堪稱一部「越南版《無間道》」。

小說曾榮獲普利策小說獎、卡耐基優秀小說獎等重磅獎項。

以越戰爲背景,講述那段歷史下的人性掙扎。

不僅直觀展現戰爭的恐怖,也描述出對戰爭的反思。

再加上特定歷史下的緊張諜戰,情慾的糾纏,以及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

如此一部HBO+樸贊鬱的組合來拍 ,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同情者》的故事開始於越戰末期。

彼時,西貢即將被北越佔領。

在這樣的背景下,主人公的生活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表面上,他是南越的軍官。

實際上,他是北越派來的間諜。

從他混血的身份到他的生活,都對應着他開篇那句臺詞——

「我是個間諜,潛伏者,特工,雙面人。」

作爲間諜,他不得不幹很多見不得人的勾當。

他要親手抓住敵人,並審問他們。

即便是面對自己的同志。

看着自己的同志死在面前,早就是家常便飯。

同時,他還要處理好跟上級的關係。

對待南越將軍,極盡阿諛奉承之姿。

對待美國人,也能操一口流利的英語以示友好。

他的另一面,是服務於北越。

趁着將軍不注意,盜取重要文件。

又趁着各種間隙,將信息第一時間傳遞給北邊。

贏得了將軍信任的他,也擁有了很大的權力。

當美軍撤退的消息傳來,他受命負責選出能搭乘飛機的名單。

他有意留下了那些罪大惡極的軍官,以讓他們能接受審判。

反倒把那些酒囊飯袋都送上了飛機。

身處虎穴的他 ,幾乎每一天都是巨大的考驗。

就拿一場審訊來說。

先是在電影院裡,約見小羅伯特·唐尼飾演的中情局特工。

兩人寒暄的樣子,像是親密的舊友。

等到兩人進入電影院,他才意識到真正發生了什麼。

舞臺上沒有投影的畫面。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被綁住的女人,和一羣拷問她的男人。

此時,主人公成了臺下的觀衆。

身後分別坐着中情局特工和南越將軍。

戰戰兢兢的他只能看着臺上被拷問的女人。

一邊擔心她的安危,又擔心自己的身份被暴露。

同時,身後的二人還在不斷試探他。

看似漫不經心的對話,其實都話中帶刺。

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

主角自然也不敢回頭。

因爲他正盯着臺上的雙眼,已不禁噙滿了淚水。

既體會到她捨身取義的偉大,也充滿了對戰爭的極致厭惡。

在他心底裡盼着的,是戰爭的早日結束。

很快,那一天到來了。

本以爲自己將就此結束間諜的工作。

沒想到,任務還遠沒有完。

他將跟隨將軍前往美國,並繼續他的「雙面人生活」。

無論處理怎樣的題材,樸贊鬱總能保持着強烈的個人風格。

特別是對模糊身份下的人性剖析,總能給觀衆帶來巨大震撼。

比如最早成名的《共同警備區》,就講述了一個朝韓邊界線上的殘酷故事。

三八線附近的朝韓士兵,看上去劍拔弩張,但平時卻彷彿鄰居一般,偷偷地過着歡樂的生活。

同樣的面孔,同樣的語言,同樣的歷史文化,同樣的人性情感,使得他們相互理解相互關照。

但因爲立場的對立,終究還是走上了友情的背叛。

之前同樣爲諜戰題材的《女鼓手》,以中東諜戰爲背景。

主人公作爲間諜深入恐怖分子陣營,逐漸對恐怖分子產生深深的同情。

再加上精緻的視聽語言,和慢條斯理的敘事節奏。

成功地讓其成爲一部不落俗套的諜戰劇,被人稱爲「中東版《色戒》」。

可見,樸贊鬱擅長拍出在政治立場和人性情感雙重影響下難以琢磨的搖擺與掙扎。

這樣的風格,也被他延續到了《同情者》裡。

作爲一個雙面人,男主在這個分裂的國家裡本身就是迷茫的。

他遊走在彼此對立的兩種政治形態之間,無時無刻不在與自己的內心做着鬥爭。

最顯眼的,就是他在面對自己的同志被抓時的反應。

起初,他是一臉的難以置信。

礙於有同事在一旁,他並不能表現出同情。

只能一次次聽到那句聽過無數遍的辱罵自己的話。

無法相救,只能忍痛將她送入虎口。

等到審訊時,他只能面朝舞臺,背對上司默默流淚。

既是對同事被拷問的痛惜,也有着對自身處境的哀嘆。

僅從這些細節,就能看出男主無疑當了太久的雙面人了。

親自抓過很多自己的同志,也拷問過不少同僚。

時間一久,或許連自己都很難分清真實立場究竟如何。

身在敵營,他必須讓自己一副冷臉。

這樣才能維持自己的僞裝,且讓自己看着不好惹。

只有在跟好友相聚時,才能久違地顯露真正的自己。

片刻的愜意,能讓他長久的隱忍得到一絲喘息。

魚叔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男主在接到命令要求他前往美國時的反應。

本以爲自己的使命即將結束,沒想到卻是新的開始。

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何時是個頭?

那一幕,不禁讓我想 到了《新世界》‍。

臥底十年之久的李子成,早已厭倦了黑道生活。

但在命運驅使下,自己竟一步步成了幫派大佬。

此時,他才發覺自己已然回不了頭。

而他最後的做法,則是選擇殺掉了自己的上司。

在長達幾年的掙扎後,他終於選好了自己的站邊,即便那不是最初自己期望的。

《同情者》的後續是否也會變成這樣,魚叔尚不知曉。

但無疑,臥底任務一日未停的男主,必將經受更多的內心掙扎。

一面是國家存亡,一面是自我認同。

如此艱難抉擇,正是混亂時代下許多人的真實寫照。

而這也恰恰是樸贊鬱最精明的地方。

透過傳遞主人公的掙扎和搖擺,繼而呈現對戰爭的反思和批判。

對於這個剛剛開始的故事,後續完全值得期待。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輯:噠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