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監督“利器” 社會治理“良方”

來源:人民網

“您聽,電梯安靜了,維保師傅每週都來‘體檢’,咱上下樓心裡踏實。”近日,在陝西省富縣某小區,業主王大爺輕拍着嶄新的電梯控制面板,笑聲爽朗。

從排查線索到制發檢察建議,再到提出整改意見、跟進安裝進度,電梯安全牽動着羣衆感知社會治理效能的“末梢神經”。這是陝西檢察機關延伸檢察職能,以檢察建議助推平安建設和基層治理的一個縮影。

據統計,2023年以來,陝西檢察機關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2632份,其中792份受到各級領導肯定,推動建立長效機制409項,社會治理檢察建議到期回覆率、採納率均爲100%。

有力推進檢察建議“落地有聲”

“三險全繳,教師安心。”今年3月8日,安康高新現代幼兒園園長林美姿揮動着社保繳費單,眼角眉梢盡是欣慰。

作爲一家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安康高新現代幼兒園教師隊伍有50餘人,超九成是女性。過去,因運營成本高、教師流動性大等原因,長期未給女教師繳納社保。

轉機始於一份檢察建議——安康市人民檢察院通過大數據篩查,發現全市209家民辦幼兒園4341名女教職工存在社保“空白區”,隨即聯動人社、教育等部門開展“護薪行動”,推動有關部門對全市209家民辦幼兒園4341名女教職工的參保登記情況進行調查摸底,人社、稅務、教育等部門協同開展參保擴面行動,

推動有關部門將參保情況納入民辦幼兒園年度分類定級評估體系。

像這樣通過制發檢察建議,從檢察機關監督辦案入手、促進一方治理的例子還有很多。近年來,聚焦社會治理難點、堵點,以檢察建議助推相關部門盡主責、補缺位,形成齊抓共管的社會治理合力,已成爲共識。

陝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檢察建議工作。2022年4月,省委政法委、省委依法治省辦、省委平安辦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檢察建議辦理工作促進社會治理法治化的意見》,提出4個方面13條措施,3次召開全省檢察建議工作推進會,推動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各方參與、司法保障”的檢察建議社會化辦理工作格局。2023年12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若干措施》,要求全省各級行政機關承辦的檢察建議按期辦復率須達到100%。

2023年3月,陝西省人大常委會作出《關於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決定》,對抓好檢察建議辦理工作作出規定,要求各地將檢察建議工作“納入平安建設、法治建設考評體系,作爲平安建設督導和法治督查事項”。2024年12月,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印發《陝西省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與省人民檢察院法律監督工作銜接辦法》,明確“省檢察院制發的事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重大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等方面的檢察建議,應當抄送省人大常委會,省人大常委會可以根據省檢察院提請,對檢察建議落實情況進行監督”。

截至目前,省、市、縣三級均將檢察建議辦理納入法治建設、平安建設考評範圍,作爲法治建設、平安建設督查事項,有力推進檢察建議“落地有聲”。全省各級檢察機關與法院、公安、交通、住建、民政、應急管理、金融監管等多部門聯動,建立完善加強行業監管的制度機制110多項,有效凝聚協同共治合力。

着力提升檢察建議“含金量”

檢察建議剛性落實的難題得到解決後,陝西省檢察院在實踐中又有了新思考:檢察建議的生命力在於落實,而落實的關鍵在於提升檢察建議的“含金量”。

“現在哪些證明能開、哪些不能開,牆上清單寫得明明白白,再也不怕‘背鍋’了。”近日,商洛市商州區東店子社區黨委書記劉勇指着新掛的《負面清單》告訴《法治日報》記者。此前該社區常被要求開具房屋質量、人員失蹤等違規證明,檢察建議的介入讓“小證明”不再“糊塗開”。

2023年,商洛市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某醫保詐騙案時發現,某村委會未經覈實就爲虛假傷情證明蓋章,導致醫保基金流失。第五檢察部副主任任品婷帶隊調查發現更嚴重問題,全市7個縣區普遍存在違規開具“意外傷害證明”“人員失蹤證明”的問題。調研還發現基層存在用章混亂的問題。

“基層證明亂象必須源頭治理。”2024年3月,商洛市檢察院召開市縣聯動聽證會,邀請紀委監委、民政等部門共商對策,並向有關部門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建議對基層自治組織隨意出具證明文件問題進行集中治理。有關主管部門隨即開展爲期兩個月的專項整治,明確證明事項清單、統一證明模板、規範用章流程,建立“用章三級審批+登記留痕”制度。

整改撬動更大治理——針對發現的惠民補貼違規領取問題,當地黨委、政府成立專班開展清查,檢察機關跟進監督追回違規領取的惠民補貼482.3萬元。

記者瞭解到,爲了讓檢察建議更具“含金量”和剛性,陝西省人民檢察院堅持對檢察建議制發和落實情況進行雙月分析、季度通報、半年研判,及時發現問題,跟進指導;邀請有關部門、基層單位和專家學者參與評選優秀檢察建議和檢察建議優秀辦理件,形成正向激勵,推動檢察建議從“辦理”到“辦復”轉變。

“陝西檢察機關將檢察建議作爲助推平安建設和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緊貼監督辦案,突出問題導向,加強協同配合,不斷提高檢察建議制髮質量,藉助外力,推動做實抓前端、治未病。”陝西省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負責人告訴記者。

推動檢察建議護平安促治理

當商洛的檢察官爲“糊塗章”奔走時,數百公里之外的蒲城縣,一場針對“養老錢”的保衛戰已悄然打響。

“這些錢是老百姓的‘救命錢’,絕不能讓不法分子鑽空子。”

2023年12月,蒲城縣人民檢察院在辦理邱某、馮某詐騙案時,發現某人力資源公司通過僞造勞動關係材料,爲469人違規補繳養老保險,導致國家損失656萬元。隨着調查深入,一個跨省作案的“騙保鏈條”浮出水面:邱某團伙以“代繳養老”爲噱頭,將虛假用工證明轉移至湖南、江西等地補建賬戶,再轉回陝西申領養老金。

渭南市人民檢察院於2024年5月向市級主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明確提出“深化專項整治、嚴管中介機構、壓實監管責任、強化法治宣傳”4項建議,並附具體案例和數據分析支持。

檢察建議迅速轉化爲落實行動。有關部門制定整改措施,嚴查125家人力機構、清理68名虛假參保者,同步優化了審覈流程,築牢社保“防火牆”。

“現在每月都要交叉檢查臺賬,風險點一目瞭然。”蒲城縣社保中心工作人員說。

當幼兒園教師在社保卡上看到足額繳納記錄時,當村民不再爲開具證明東奔西跑時,當老人每月按時收到養老金時,這些微觀改變正在匯聚成護平安、促治理的磅礴力量。

“檢察建議是檢察機關依法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方式,既是法律監督‘利器’,也是社會治理‘良方’。陝西檢察機關將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實行案件化管理,着力提升檢察建議質量,加強與被建議單位的協同配合,同題共答,合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陝西、法治陝西,爲譜寫陝西新篇、爭做西部示範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陝西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王旭光說。(孫立昊洋、郝雪)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