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發力,築牢消費者權益“防護牆”

原標題:法治發力,築牢消費者權益“防護牆”

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公佈,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條例》進一步細化和補充了經營者義務、索賠行爲以及政府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職責等方面的規定,並重點針對預付式消費、網絡消費等問題作出明確要求。(3月19日新華社)

消費者權益保護,關乎國計民生。往小處看,人人都是消費者,吃、穿、用、住、行,樣樣都離不開消費;往大了說,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這一點,在去年社會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中可以驗證。因而,消費者體驗好不好、權益有沒有得到有力保護,既關乎個人生活品質、社會消費信心,更關乎國家經濟發展。

着眼於此,此次《條例》在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上加大了力度。

聚焦“老大難”。當下,雖然消費環境整體向好,但仍有些“老大難”難以忽視。就拿預付式消費來說,“先付款、後消費”,雖然讓消費者以更低價格獲得同等的產品或服務,但有時卻隱藏着經營者違規辦卡、拒開憑證、變相漲價、退費難等各種風險。《條例》明確,強化預付式消費經營者義務。經營者收取預付款後,應當按照與消費者的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不得降低商品或者服務質量,不得任意加價。說到底,保護消費者權益,就是要解決消費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對這些問題精準施策、疏通堵點,纔能有效提升消費體驗感和滿意度。

跟進新情況。消費新模式、新業態、新科技不斷涌現,既給經濟增長注入新活力,也帶來不少消費新問題。商品品質難以保證、APP“用戶協議”說變就變、個人隱私時常“裸奔”、霸王條款“暗箭傷人”……凡此種種,令消費者不勝其煩。對此,《條例》及時跟進新情況,以法治之力堵住漏洞、填補空缺,讓新問題也能有法可依。比如,針對自動續費,《條例》規定“經營者採取自動展期、自動續費等方式提供服務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這就從法律層面爲自動續費劃定了紅線,讓經營者無漏洞可鑽。

關懷“老幼小”。在消費者權益保護鏈上,“老幼小”向來是薄弱環節。《條例》明確補充了經營者關於老年人、未成年人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義務規定。比如,規定網絡遊戲應當針對未成年人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在註冊、登錄等環節嚴格進行用戶覈驗,依法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消費者是大概念,“老幼小”是小抓手。關注與他們相關的問題,迴應他們的核心訴求,權益保護這道大題就能解得更細緻、更到位。

徒法不足以自行。接下來,如何做?

聚焦關鍵發力。兩個發力點——執法和宣傳,尤爲關鍵。執法上,強調“因地制宜”。各地對照標準,加強對本地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指導、組織、協調、督促工作。宣傳上,組織多種形式的宣傳引導和培訓指導,與消費投訴公示、12315“五進”等工作深度融合,讓保護消費者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讓廣大經營者更加懂法守法。

形成社會合力。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很多時候,由於信息不對稱、力量不均衡、權責不明晰,單個執法部門也存在“力不能及”的尷尬。所以,要充分發揮社會共治作用,匯聚社會各方面力量,從法律法規到政策制度,再到社會輿論,形成多層次、多領域、全方位的消費者保護體制機制,構建消費者友好型消費環境。

法治護航,消費無憂。解決急難愁盼、打通難點堵點、關懷薄弱環節,以法治的精細保障消費者的放心,以法治的力度護航消費的熱度,必將爲經濟發展、民生幸福帶來更多裨益。 (庹亞男)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