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清大博士高學歷跑去當「交警」 15年後暴火紅了

交警出勤畫面。(新華社資料照)

大陸清華大學博士「張雷」,15年前放棄衆多高薪工作,毅然決然的選擇當交通警察,沒想到近期在網路上爆紅了,曾被嘲諷「爲了戶口」、「在科研圈混不下去了」張雷不以爲意,稱「是我喜歡的,學的東西不會浪費」;他也建議自己高三的兒子,考哪個大學不重要,儘管去做喜歡的事情。

在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簡稱北京公安交管局)位於東城區的一處駐地,環球人物記者見到張雷。48歲的他,頭髮白了大半,戴着一副無框眼鏡。2008年從清華大學博士後出站,張雷成爲北京公安交管局事故鑑定中心的交警。張雷說,博士後出站,他選擇去交管局,非議特別多:「爲了戶口?爲了鐵飯碗?還是在科研圈混不下去了?估計沒有門子吧?」

張雷始終深信,在自己的崗位上「大有可爲」。(取材自上游新聞)

妻子孫濤至今記得,在清華博士公寓7號樓前的小廣場,兩人激烈討論了好幾次。「當時的博士遠遠沒有現在這麼多,選擇餘地很大。附近幾棟樓的博士家屬們,都會互相打聽出站後的去向。有人爲了孩子教育選擇高校,有人爲了賺錢進了外企,還有爲解決配偶工作問題去事業單位的。」

張雷始終深信,在自己的崗位上「大有可爲」。(取材自上游新聞)

張雷和孫濤的兒子當時2歲。孫濤作爲女人,首先考慮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如果他能留在高校,幼兒園、附小、附中,起碼孩子15歲之前的教育不需要太操心。」,「不只一個人勸,包括他的導師都覺得,他是做科研的好料子。」孫濤現在說起這事,依舊情緒複雜。

說起來,張雷和交管工作緣分不淺。從吉林工業大學博士,到清華大學博士後,他的專業一直圍繞着汽車工程。2005年起的3年多時間裡,他和導師一起擔任專家,參與了北京公安交管局多起重大交通事故的現場勘查、責任認定工作。誰知道,參加工作時,張雷就認準了交管局。

張雷的父母心裡打鼓,問他:「你上那麼多學,跑那去行嗎?」,「沒問題,是我喜歡的,而且學的東西不會浪費,肯定能幹出些成績。」

張雷最終說服妻子孫濤:「人生就這麼幾十年,我出站都32歲了,如果60歲退休的話,能幹多少年?爲什麼不能幹我喜歡的事?」

在張雷看來,交管局在有些人眼裡「廟很小」,但事故鑑定的門檻可不低。張雷舉例,一輛汽車出了事故,車裡4人無一倖存,而且被全部甩出車外後以「疊羅漢」的形狀倒地。「究竟誰是司機?需要透過血跡形態進行分析,就要用到流體力學知識。」張雷還將鑑定方法進行固化,主持制定了公共安全行業標準《基於視頻圖像的車輛行駛速度技術鑑定》,並於2014年正式頒佈實施,成爲中國交通事故車速鑑定的主要方法。

不過,就在這項「車速技術鑑定標準」頒佈當年,張雷確診肺癌。那幾年的張雷,把一腔熱血和全部時間都用在工作上了。張雷的同事回憶:「雷哥常在單位忙到半夜,最長一個多月都沒有回過家,白天出現場、檢驗鑑定,晚上起草行業標準、申報科研課題,忙得腳不沾地。 」

清華大學博士後張雷,放棄衆多高薪工作選擇當交警,近期在網路上火了。(取材自上游新聞)

張雷39歲就得了癌症,孫濤心裡一直很內疚。「我當妻子沒有提醒他呀……你不能工作狂到那種地步。但我那時一門心思覺得,他到交管局就是想幹出些成績的。我既然選擇支持他去,他加班我就從沒攔過。」

張雷的兒子今年讀高三,可遇到物理難題,卻從來不請教他的博士後老爸,「別人家的爸爸都是教授呢」。這次張雷小火一把後,兒子也開始重新審視他這個交警爸爸。

父子倆促膝長談了一次。張雷說:「你考哪個大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給自己定位一下,到底想幹什麼。喜歡攝影?那就去做,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