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漸鬆懈 羣聚感染隨時來

疫情趨緩,醫界呼籲未來邊境要如何管制,包括在機場設置邊境篩檢及實驗室,都應超前部署以備未來之需。(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因連續32天無本土病例,各項活動逐漸恢復正常運作,臺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警示,大家已開始鬆懈,醫師對於有呼吸道症狀民衆不一定會予以採檢,羣聚感染有可能隨時會來。另,考量經濟國境將逐漸解封,未來邊境要如何管制,包括在機場設置邊境篩檢及實驗室都應超前部署,以備未來之需。

黃立民指出,疫情趨緩,指揮中心宣佈民衆可逐步恢復正常生活,大家對疫情也開始鬆懈;現在沒有旅遊史可以參考,醫師對於有呼吸道症狀的民衆不一定會予以採檢,而沒有檢採,當然就沒有土本病例,社區內是否有無症狀感染者無法確知,羣聚感染有可能隨時會來,不一定要等到秋冬纔會發生第二波疫情。

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臺灣疫情趨緩,民衆可以在做我自主健康管理前提下,恢復正常生活,但醫療通報體系仍要維持一定的通暢及靈敏度;而且趁疫情趨緩喘口氣時間去做社區血清抗體抽樣調查,以科學的驗證去了解臺灣社區內是否真的沒有未知病例或是佔了多少比例,有了這些瞭解,才能擬訂下一階段的防疫策略,不然整個防疫的時間,就會拖的很長。

接下來防疫一定會碰到邊境管制問題。蘇益仁指出,臺灣不可能不跟國際往來,所以未來不可能要求入境者都要居家檢疫14天,未來邊境管制無疑是一大重點,也是困難之處,在機場快篩或是請入境者提供健康證明都是可能的方式

蘇益仁說,雖然指揮中心對快篩的接受度一直不大,但沒有任何工具是100%,不能期待滴水不漏,工具選擇有其相對性,即便有漏失,也可以由醫療及通報體系去補強,不要有羣聚、可控制就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