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檢驗分成3種類 最便宜只要7美元

日前指揮中心慶祝防疫週年,這一年來,民衆已經逐漸熟悉防疫生活,也不再像疫情剛爆發時那樣謹慎緊張,雖然指揮中心自12月1日推行「秋冬專案」,擴大境內篩檢,但截至12月20日紐西蘭機師航空器羣聚事件之前,平均每天通報病例數僅有146例,直到12月22日打破253天零本土紀錄,確診一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案771,同時發現案771與紐西蘭機師(案765),確診前曾在社區趴趴走,足跡遍佈賣場百貨商場等,引起大批民衆擔憂,終於讓採檢量瞬間爆發,從原本單日量近150件增至300件左右,數量增一倍,其中通報醫院區以北區、臺北區最多,目前則大約平均每天200件左右。

新冠病毒檢測試劑屬於體外診斷試劑,可以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目前臺灣採檢採用PCR核酸檢測,也是國際間最主要的檢測方式,PCR的優點準確率高,在潛伏期就能夠檢測到病毒,因此PCR的靈敏度比較高,不過缺點檢測時間比較久,大概要2~3小時,還有必須把檢體送到實驗室才能進行。

第二類是檢測病人血清裡面的抗體,和PCR一樣,都要在實驗室才能完成。但是因爲感染新冠病毒後,最快也要7天才產生所謂的IgM抗體,而IgG抗體還要再晚幾天纔會出現,因此只能用來檢測感染中後期的患者,缺點一樣是檢測時間比較長,大概要1~4小時。

第三類就是所謂的快篩,優點是篩檢的時間短,要在15分鐘內完成,而且檢體不用後送到實驗室,當場就可以快速得到結果,快篩可以分成驗病毒抗原的抗原快篩,以及檢測血液中抗體的抗體快篩,不過這兩種快篩的靈敏度一般都不會太高。許多國家進行大規模篩檢時會先使用快篩初步判斷,例如中國德國印度皆是,以檢驗費用來說,快篩也是最便宜的,甚至有售價僅7美元的快篩試劑。

隨着疫情發展,無論是PCR、血清抗體、快篩試劑都有許多廠商積極研發,以臺灣使用的PCR檢驗來說,目前有高端、瑞磁、普生基亞瑞基皆投入研發試劑。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