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與房子之間,也有了代溝
3月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梅地亞中心新聞發佈廳舉行民生主題記者會。
會上,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表示,“好房子”要大力推廣,近期正在組織編制“好房子”的建設指南,也在修訂住宅項目規範,其中一項,把住宅的層高提高到不低於3米。
一個月前,全國樓市調控政策最嚴的地方:北京,剛剛發佈了“好房子”試行新標準,除了按照全國主流思路放開“大陽臺”,也在建築的高度和容積率計算方式方面進行了鬆動。
比如,建築控高爲18 米、24 米、36米、45 米的居住用地,允許建築高度局部上浮一檔(如45米可局部上浮至 60 米)。
這意味着,一棟建築中,理論上可以用1/4的投影面積去做一套大挑空/上躍的超大戶型。
還有:套內建築面積超過 140 平方米的住宅,可在起居室(廳)設置1處挑空空間。
豪宅、大戶型的設計被打開了想象。
層高一直是被主流輿論忽略的話題。按照設計規範的底線,2005年至2011年期間,住宅建築的標準層高爲不低於2.5米;2011年至2025年期間,標準層高不低於2.8米。
從現在開始,住宅建築的標準層高將會再被拔高20公分。
有朋友第一時間評論說:這是在刺激大家把老房子換成新房子。
現在,各大城市的新房市場都很卷,大會所成了標配,精裝房配齊了家裡需要的所有定製櫃,收納甚至捲到了一盒牙籤都有特定的存放位置。
但如果經常去跑一線城市地產項目的樣板間,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絕大部分樣板間都的每個房間都沒有主燈。
其中一個原因是燈飾比較貴,且不容易定製到符合樣板間風格的產品;另一個原因就是低層高會讓大主燈顯得壓抑。
這幾年,誰家項目的層高能做到3米以上,銷售顧問在帶看的時候都會特別強調一句。如果沒有單獨說明,層高一般就在2.8米至2.9米之間。
對於千萬級以上的豪宅買家來說,這是一個痛點。
首先被“好房子”刺激的正是這一批買家。
“好房子”帶來的是室內空間的立體“膨脹”,陽臺擴展了房間的橫向空間,層高拔高又擡高了房子的上下空間,大吊頂、新風等設計受限變少了。
此外,去年至今重點城市的新地塊容積率也在下降。之前熱衷於蓋高樓的二線城市,比如成都、西安等地,在短短2年時間之內,市場主流產品已經換成了洋房、小高層。
所以,最近樓市又開始流行“賣二買一”。賣掉產品過時的舊房子,換成新的、140平以上的大房子。
“好房子”還計劃對隔音、滲漏、開裂等新房維權、維修集中的這些問題進行明確規範。
另外,給房子“上科技”,在帶動換房需求的同時,也順帶帶動智能家居家電產品的銷量。
新產品會對老產品和舊房子形成擠壓效應,催動一些人被動換房。
這就是房地產的“供給側改革”。
之前很多人怕房價再跌下去,想再等等看,現在卻在擔心自己手裡的房子掉價速度更快——不如早點換新房。
之前開盤,還有大量庫存的項目也在擔心同樣的問題。“再不跑,‘好房子’產品一上市,跑也跑不動了。”
北京市場上,部分樓盤已經悄悄開啓“降價跑量”模式。
昌平高教園板塊,住總·清樾府推出12套特價房,其中一套143平米的4居室,現價716萬元,比原價直降129萬,省的錢可以買4輛小米SU7頂配。
豐臺中建和頌九里推出11套特價房,一套134平米的4居,現價900萬元,與原價相比,降價約219萬元。3居室的降幅也在100萬以上。
朝陽壹號,112平米戶型原價780萬,現在賣741萬,單價降到了6.6萬/平米。
龍樾和璽125平米的戶型,推出特價房,原價1040萬,現在直接降至818萬。
“神秘豪宅”東直門8號,一套253平米的3居室之前賣4820萬,現在只要4338萬。
之前賣得不錯的中建玖玥府,現在也推出了133平米戶型特價房,原價893萬,現價808萬,基本相當於“抹零”了。
“好房子”照進現實之後,價格“背刺”的老項目越來越多,不同區域、不同時間點拿地的項目之間分化越來越明顯。
房子與房子之間,也有了“代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