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1次囤萬噸=鄉鎮1年用量!陳吉仲暗指缺貨「4年1次」和農會有關

陳吉仲表示,臺肥今年比去年多生產3萬6千公噸肥料。(圖/農糧署提供)

記者許展溢臺北報導

農業縣市近來屢傳肥料缺貨農委會今(13日)召開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農業部門紓困振興措施辦理情形記者會主委陳吉仲對此表示,臺肥今年比去年已多生產3萬6千公噸肥料,造成不足有兩大因素,一是鄉下流傳訊息,二是「配送問題」,要大家思考「4年前就發生過一次」,爲什麼4年後又是同樣問題。

農委會今提到,已請臺肥公司農友預購肥料品項數量調配產線24小時不停工全力生產,肥料供應無虞,並自4月15日起補助農友購買常用之複合肥料,每包40公斤補助20元。至於相關數據?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目前正在結清15日前預購的數量,15日後啓動另一階段時,會公開所有資訊

陳吉仲說明肥料數量,臺肥今年同期,比去年同期增加3萬6萬千公噸,1公噸 25包,增加120包肥料,去年跟今年生產面積大同小異。會不足是疫情後,農民以爲原料大陸進口,鄉下傳遍受阻,很多農民開始多買肥料,囤在倉庫。且肥料生產多,成品不能擺太久,纔會造成實際上供應量多很多。

▲肥料屢傳短缺,雲嘉地區出現搶購潮。(圖/民衆提供)

陳吉仲接着提「配送出問題」,肥料分兩體系,7成農會,3成商系(肥料行、經銷商) ,7成農會中認爲裡面配送有問題,可回想肥料產生不足,4年前就有同樣問題,爲什麼4年後也產生這樣問題。暗指肥料缺貨情形是部分農會刻意操作。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說,過去3年鄉鎮配送總量,臺肥資料都有,今年也是照此進度配送,過去沒問題,但現在每一天單筆可到1萬公噸,1天量足夠某些鄉鎮一整年的量。持續瞭解得知,都是預期恐慌性心裡,爲解決問題,纔會開始實施預購制度

陳駿季指出,配送系統原來順序是臺肥進到縣市農會,再到縣鎮農會,最後是農民提領,預購制度實施後,將改成由臺肥直接配送到鄉鎮農會,可節省配送流程等困擾。而媒體問到,補助20元就要農民不恐慌?陳吉仲解釋,這不是理由,只是希望在疫情中,讓農民生產成本負擔降低,政策背後主因不是爲解決恐慌。

另外,地方直指,39、43號肥料都缺,到貨的都是1、5號。陳駿季說,臺肥生產線有3條,有一條是1號、43號同線生產,當生產43號,就無法生產1號。當生產線調換時,會有2至3天時間差,總量滿足,但特殊品項會缺,但儘可能以產線最大肥料生產量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