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危機3/搶救晚期肺癌患者 癌友團體籲「雙管齊下」

臺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說,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可揪出早期肺癌,降低死亡率,衛福部應持續提升民衆的健康識能,讓大家瞭解篩檢的重要性。本報資料照片

肺癌患者確診時約5成已是晚期,民衆應重視癌症篩檢重要性。臺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說,衛福部國健署現提供5癌篩檢,其中乳癌、子宮頸癌等篩檢爲到達一定年齡,衛生單位就會打電話、寄信提醒,相較肺癌篩檢對象爲重度吸菸、家族史者,需靠民衆自我認知,衛福部應持續提升民衆的健康識能,讓大家瞭解篩檢的重要性。

依國健署最新統計,目前約有7.8萬人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肺癌。蔡麗娟說,「這篩檢人數是不夠的」,篩檢率確實偏低,以高達5成肺癌患者被診斷時都爲晚期,且晚期5年存活率僅1成3,若要翻轉肺癌死亡率,必須雙管齊下,首先讓每年篩檢率倍增,並增加新藥可近性,提供更好的治療方式,讓患者5年存活率倍增,纔有機會改善晚期肺癌存活率。

蔡麗娟表示,衛福部在篩檢方面,除提升民衆對肺癌篩檢的自我認知外,以目前約有180多家醫療院所提供肺癌篩檢,卻多集中在都會地區,偏遠地區民衆篩檢並不方便,衛福部應盤點篩檢量能,讓篩檢地點較爲平衡,且提醒民衆「免費的篩檢一定要做」,早期發現、治療,降低醫療健保費用,減少死亡率,這是環環相扣。

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說,經篩檢讓早期癌症患者增加後,政府應積極給付治療及降低癌症轉移、復發的藥物,讓患者儘速迴歸社會提供勞動生產力;癌症不只是靠醫療救命,後續的飲食、復健也同樣重要,應由總統府、行政院等層級擬定相關配套措施,加以關注。

準總統賴清德喊出提高癌症篩檢率,2030年癌症死亡率減少三分之一,並將百億新藥基金納入政見。蔡麗娟說,這是具積極性、挑戰性的政策,而癌藥基金爲獨立於健保總額之外,有望縮短癌友˙782天的新藥等待期,「病友對此政見有很大的期許」,希望此政見儘快落實。

蔡麗娟說,透過癌藥基金,新藥可以引進接軌國際治療指引,但若新藥引進遲遲無法接軌國際,臺灣將失去參與國際新藥人體臨牀試驗的機會,此不僅影響病患治療,也阻礙國家新藥生技發展。

劉桓睿說,要達到2030年癌症死亡率減少三分之一,須讓早期患者愈來愈多、晚期患者愈來愈少,依各國研究顯示,提高癌症篩檢率可早期發現,提升存活率、降低死亡率,「這是正確方向」,並應再針對癌症高風險族羣擴大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