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患者盼曙光!專家籲政府加速免疫藥物給付

羅廷瑋、陳菁徽、陳育民、徐培菘、劉桓睿、王正旭共同簽署支持健保給付免疫合併化療。(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藝人汪建民不煙不酒竟罹患肺腺癌第四期,震驚不少民衆。肺癌已20年蟬聯國內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是唯一發生數、死亡人數破萬的頭號奪命腫瘤,最可怕之處是半數患者一確診就是晚期。要實現「2030 年降低癌症死亡3分之1」的目標,肺癌是頭號打擊對象。目前肺癌治療武器雖多,但免疫藥物合併化療卻尚未給付,甚至有病人陷入「要錢」還是「要命」的選擇,因經濟壓力,不得不考慮中斷治療。專家與病友團體盼政府加速藥物給付,才能真正幫助癌友、實現總統政見。

一名肩負養家重擔的 55 歲父親,去年背痛許久,尋遍中西醫均無法改善後,輾轉到胸腔科就醫竟確診第4期肺腺癌,背痛原因是腫瘤已轉移至脊椎。經進一步檢測後,確定是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且 PD-L1 屬低表現量,不適用標靶藥物。

這名父親沒有商保可支援,爲了能繼續賺錢養家,和醫師討論後,勉強擠出有限的存款,調整劑量自費使用免疫藥物,搭配健保給付的傳統化療,目前病情控制良好、暫不影響工作,但龐大的自費壓力,已讓他不得不思考是否要中斷治療,陷入「要錢」還是「要命」的抉擇。

健保署去年底陸續給付肺鱗癌、小細胞肺癌的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但面對肺癌當中佔約 8 成的肺腺癌,標靶治療的資源挹注相對豐沛,病人第一線就有標靶藥物可用,預後較佳;反觀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病人仍以健保化療爲主、預後不佳,形成晚期肺癌的治療缺口。

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指出,肺癌可怕在於逾半數患者爲晚期確診、不適合手術,要延長存活期、降低死亡,使用國際標準治療是關鍵。目前晚期肺癌的國際治療指引依「有無腫瘤基因突變」來決定用藥,有基因突變者建議使用標靶藥物、無基因突變者則使用免疫藥物合併治療,後者健保尚未給付。

行政院已宣佈明年將先挹注 50 億元預算成立癌症新藥基金。臺灣臨牀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強調,要達成總統目標,健保接軌國際標準治療對降低死亡至關重要。臺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也疾呼,健保有更多資源後,應加速接軌國際治療指引,才能真正幫助癌友、實現總統政見。

面對晚期肺腺癌病人仍停在化療的困境 ,健保署長石崇良今年陸續在公開場合透露 精進免疫藥物應用、接軌國際指引是該署的政策方向, 繼肺鱗癌、小細胞肺癌後,肺腺癌的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給付,「應該很快陸續有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