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成肺癌發現已是晚期 民團籲免疫治療納健保給付
臺灣癌症基金會、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臺灣臨牀腫瘤醫學會共同發聲呼籲「國病國治」,肺癌晚期病人使用免疫治療健保給付標準應放寬。(王家瑜攝)
肺癌連續10年登上國內十大癌症死因首位,平均每小時就有1.1人因肺癌病逝。醫師指出,每年有將近9000人確診晚期肺癌,其中有3成7患者無法使用標靶藥物,國際上建議採用免疫治療,但目前健保給付門檻高,讓不少患者「看得到吃不到」,臺灣癌症基金會率2大醫學會共同呼籲,應比照日、韓、英等國擴大給付範圍,才能迎頭趕上國際趨勢。
一名家住南部的68歲農夫,某天下田時突然感覺上背部到下背部劇痛,原以爲休息幾天就會好,沒想到痛到坐立難安,就醫確診爲肺腺癌第4期,且癌細胞已轉移到骨頭和淋巴。由於患者沒有驅動基因變異、不適合標靶藥物,且接受傳統化療效果不佳,醫師建議合併免疫藥物治療,但他的PD-L1表現量只有40%,未達健保給付門檻,只得自費治療。
收治病例的的臺灣臨牀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說,病人女兒和女婿努力籌出40多萬元的醫藥費,還隱瞞爸爸有健保給付,患者出院前意外看到帳單,這才揭開女兒善意的謊言,還因此大吵了一架;經過3個月治療,他的腫瘤明顯縮小,至今3年病情控制良好。
這位患者並非特例,也反映出許多晚期肺癌患者的困境。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國內每年新增1.6萬名肺癌患者,其中近9000人已是晚期。賴俊良指出,根據本土研究,約6成3的肺癌患者帶有驅動基因變異,適用標靶藥物治療,其餘3成7的無驅動基因變異者,國際上均建議優先採用免疫藥物,較傳統化療毒性小。
但依照現行健保給付規定,肺癌患者須符合PD-L1表現量大於50%門檻,纔能有條件單用免疫藥物;根據亞太區研究,僅2成患者符合資格。至於PD-L1在49%以下的患者,同樣適合免疫藥物治療,但仍在苦等健保給付。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楊志新指出,針對沒有驅動基因變異的肺癌患者,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治療指引建議第一線使用免疫合併治療,中位數總存活期比起單用化療增加至少2倍,並可降低4成死亡風險;目前包括英國、加拿大、澳洲、日本、韓國都已將免疫合併治療列爲第一線治療,並陸續納入健保給付。
楊志新強調,臺灣參與很多肺癌新藥研究,對於肺癌治療貢獻頗豐,根據《赫爾辛基宣言》,這些患者應獲得使用這些藥物的機會;健保應加快腳步,跟上世界潮流,讓肺癌患者存活率有機會提升。
肺癌是新國病,臺灣癌症基金會、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臺灣臨牀腫瘤醫學會共同發聲呼籲「國病國治」,正視無驅動基因變異的肺癌病人對於免疫治療的需求,PD-L1大於50%者可單用免疫治療,PD-L1小於49%者應以化療合併免疫治療;應加快腳步納入健保給付,趕上國際治療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