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短視頻何以“破圈”傳播?
主持人 王嘉言
近日,李子柒帶着新作《雕漆隱花,雕出紫氣東來!》迴歸視頻“江湖”。人們在感嘆李子柒作品魅力依舊之餘,也驚歎於古老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驚人美感。
非遺短視頻何以“破圈”傳播?傳統文化視頻爲何越來越受歡迎?蘇州的傳統文化藝術如何長紅不衰?本期留言板,我們討論這個話題。
觀點交匯
開拓傳統文化表現新空間
苗雲輝
李子柒的成功,關鍵在於她搭建起了一座連接非遺與大衆的橋樑。蘇州傳統文化藝術“出圈”,同樣需要構建這樣的橋樑。例如,蘇州的崑曲可通過與現代舞臺技術相結合,打造更多沉浸式體驗;利用數字化手段,突破傳統舞臺的限制,直抵觀衆的心靈。
對傳統文化只進行簡單包裝,是行不通的,關鍵要搭建起一座合適的橋樑,開拓傳統文化表現新空間。可以是不同藝術形式的融合,可以是傳統與現代技術的結合,也可以是文化與生活場景的交融。歸根結底,是對傳統文化進行再發掘、再創新,使它們與現代審美、市場需求更加適配。如此,傳統文化才能跨越時代的鴻溝,在現代社會中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功夫就得下在流量外
聆湖聽雨
李子柒的迴歸何以讓那麼多粉絲激動不已?道理很簡單,因爲與衆多博主、網紅不同,李子柒的作品很純粹、很唯美。她深耕傳統文化,是以“慢工出細活”來保持熱度與品牌價值,不僅僅是在記錄技藝,更在傳遞文化、打造一種精神境界,將傳統文化的精髓以一種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在觀衆面前。
非遺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瑰寶。保護、傳承好蘇州非遺,就需要像李子柒那樣,把功夫下在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上,做專做精我們的“產品”。不能滿腦門子“流量變現”,而是要把功夫下在流量外:爭取越來越多人,特別是廣大年輕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領悟文化的內核意蘊。如此,流量才更具能量,也才能源遠流長。
讓蘇州傳統文化“火”起來
雲庭
與內容同質化的娛樂視頻相比,李子柒的新作可謂是一股清流。古老的非遺文化在注入年輕元素後,變得更具時代氣息。這說明,傳統文化藝術“出圈”需要讓普通百姓“看得見、摸得着、買得起”,而不是高高在上曲高和寡。要積極推進非遺文化的生活化融入和社會化普及,讓公衆去接受、喜愛、分享、傳播。
在蘇州,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可謂不少,但不少項目沒有真正“出圈”。想要讓傳統文化煥發生機並非遙不可及,關鍵需要有創新的膽魄、更年輕態的表達方式。
在網絡時代,傳播已突破了地域限制,老手藝與新媒體通過完美結合能從“活”起來變爲“火”起來。需要依託專業力量,提煉傳統文化中適應市場化發展的精髓,打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消費標籤,進而形成品牌化競爭優勢。
下期話題預告
近期,“共享菜園”的話題引發網友熱議。現如今,“種地種菜”不僅僅是銀髮族的退休生活,越來越多的都市年輕人選擇暫別城市的喧囂,紛紛拿起鋤頭,走入田間地頭感受鄉野慢時光。
你體驗過嗎?“共享菜園”爲何越來越受到歡迎?這對蘇州發展旅遊休閒經濟有何啓示?
來稿請寄:sbpldzl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