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大參考》印度擬改國名背後有何玄機?(屈功澤)

印度示意圖。(圖/美聯社資料照片)

據多家印度媒體5日報導,印度政府或將在9月18日至22日舉行的議會特別會議上,提出一項把印度(India)國名更改爲「巴拉特」(Bharat)的決議。與此同時,印度反對黨國大黨領導人傑伊拉姆•拉梅什(Jairam Ramesh)也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將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的G20峰會的邀請函,邀請函上,印度總理的英文名已被標爲「Prime Minister of Bharat」,中文也可譯爲「巴拉特總理」。

那麼,印度真的要改名了嗎?這出改名「大戲」又爲何要上演?

其實,仔細查閱資料,關於印度改名的新聞,並不罕見。一個重要的背景知識就是,印度的稱謂有很多。如同中國也有「赤縣神州」這樣的叫法一樣,印度也有着「巴拉特(Bharat)」、「印度斯坦(Hindustan)、南瞻部洲(Jambudvīpa)等稱呼。

具體來看,這次傳聞要改的「巴拉特(Bharat)」,也可譯爲「婆羅多」。這個稱呼最早來源於印度教經典《梨俱吠陀》中的「婆羅多部落」。字面意思是「承載(to bear/to carry)」,引申義爲「保存火種、尋求光明的人、求知者」。這個稱呼其實一直是本土語言印地語中用來稱謂印度的尋常叫法。早在1950年,印度憲法第一條即明確標註,「印度,即巴拉特,是印度各邦和直轄地的聯邦。(India, that is Bharat,shall be a union of states)。也就是說,巴拉特是一個印度憲法中已經存在的稱謂。

相比於國際上通行的「印度」,「巴拉特」這個稱謂更加本土化,因此也一直存在着將印度國名以此「正名」的聲音。早在2020年,印度最高法院就駁回了一項將印度更名爲巴拉特的相關申請,而法官駁回的理由便是,巴拉特一名已在憲法中有所體現,該申請沒有必要。

反觀此次的更名風波,說到底其實也只是一項動議,真正修改國名,茲事體大,肯定要通過最高法院等程序。因此,這次鬧得沸沸揚揚的「更名」,只是印度官方使用了一個憲法中已有的國名稱謂,且比較高調地在G20峰會的一衆外國賓客面前展示而已。

至於爲什麼印度政府要如此高調地把改名動議提上臺面,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

首先,縱觀歷史,自印度獨立以來,其版圖上的名稱更迭就持續不斷,這次更名風波也可以看作是這種歷史運動的延續。而更名不斷的主要動機,就是「去殖民化」和「本土化」。

印度的多個地名,來源於其前殖民宗主國英國,因此,印度在獨立之後,改變了不少地名,最爲著名的就是將南部重鎮,泰米爾納德邦首府馬德拉斯,更名爲當地語言的「金奈」。此外,我們耳熟能詳的很多印度地名,比如孟買、加爾各答、班加羅爾,其實都是改過名字的,但是這種改動主要是出現在英文拼法上,如孟買的「Bombay」改爲「Mumbai」,加爾各答的「Calcutta」改爲「Kolkata」,班加羅爾的「Bangalore」改爲「Bengaluru」。

除了城市名之外,還有一些地標建築的名字,比如新德里市中心的康諾特廣場,其名稱被改成了拉吉夫廣場。這些修改都是爲了更加適應當地語言的發音,或直接改用本地化的稱謂,從而彰顯本土化改名的思路。

但是第二個方面,則是莫迪政府上臺以來的新變化。莫迪雖然延續了獨立以來的更名思路,但是他的路線明顯更加激進,且加入了很多「非殖民化」以外的思路。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印度歷史上穆斯林王朝的名字,被改成了印度教名字。包括這次的「巴拉特」本身,就有着濃厚的印度教色彩。

2022年8月15日,印度總理莫迪在獨立日演講中表示,印度要擺脫「奴隸制」的痕跡,隨後,他將新德里的重要街道「國王大道」,改名爲「責任大道」,因爲「國王」二字,代表當時的英王喬治五世,然而,隨後的一個更改則完全和英國人無關了。2023年1月,印度政府將總統府內著名的「莫臥兒花園」,改爲了「總統府之魂(Amrit Udyan)」,很多輿論認爲,這是爲了去掉印度歷史上的穆斯林帝國「莫臥兒王朝」的名字。

再聯繫2014年印度人民黨上臺以來,一些印度名城,如安拉阿巴德等城市,紛紛去掉帶有穆斯林特色的稱謂,越來越多的印度人相信,莫迪政府時代的更名,在延續固有政策的同時,加入了彰顯其本身印度教意識形態特色的「小心機」。而這個心機的背後,首當其衝地,就是印度穆斯林羣體的逐漸邊緣化。

印度是全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其14億人口中,穆斯林人數超過2億。伊斯蘭教也是除印度教以外的第二大宗教。歷史上,印度國內的宗教矛盾一直存在,但是自莫迪政府執政以來,其國內的宗教矛盾逐漸呈激化的態勢,衝突和被認爲是歧視穆斯林的法案層出不窮。

而回到此次的「巴拉特」更名風波,聯繫起本次舉辦G20峰會,以及此前的印度航天器登月成功,不得不說是一個印度民族自豪感爆棚的時機,而藉機推出更名的動議恰逢其時。畢竟2024年的印度大選已經越來越近,主打民族主義牌的印人黨不會放過這種公關良機。哪怕印度正式的更名註定是一件複雜的事,更名動議也足夠爲印人黨加分。

與民族情感共情的同時,收穫政治利益,一向是莫迪政府政治智慧的體現。只不過,相比較而言,如何處理更爲深刻而積重難返的族羣矛盾,經濟問題,顯然是一件更需要智慧的事情。(作者爲鳳凰大參考作者)

(本文來源鳳凰網《鳳凰大參考》,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