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 | “數字人”直播帶貨遇冷,慘淡業績加速戳破泡沫

□蔣璟璟

伴隨着人工智能的興起,數字人直播帶貨也一時成爲風口。但記者調查發現,該新興行業目前魚龍混雜。有軟件商對數字人直播效果及能產生的盈利誇大其詞,用戶花高價買入後發現效果不盡如人意,還會被平臺監測到“非實時直播內容”或低質量內容封禁,售後無門;有不法分子盜用他人的身份信息進行數字人制作;也有人以數字人直播爲噱頭,招募聯合運營商聲稱可以分傭,實則冒充平臺認可的有分傭資質的第三方服務商。(新京報)

真人主播做不起走,卻寄希望於“數字人”直播翻盤,這本身就很迷。當所有人都在“另闢蹊徑”,所謂的捷徑,自然也就“此路不通”了。如果說,“數字人”誕生之初,還勉強算個玩意兒,自帶新奇性,具備引人圍觀的價值。那麼時至今日,在其迅速“產品化”“標品化”乃至氾濫化的大背景下,再指望用它來出奇制勝,就着實有些想當然了。相較於最初的新鮮感、科技感,如今很多低劣數字人帶給受衆的,更多不過是厭倦、嫌棄罷了。

直播帶貨的底層驅動邏輯,就是個人的“引力”,無論是說學逗唱、裝瘋賣傻,又或是賣慘曬苦,總歸是活生生的人、有區分度的“IP”。主播們的帶貨直播間,之所以讓很多人着迷,就在於“貴在真實”,並不一定就是信息的真實,而是那份“賣力表演”的真實。觀衆們,往往會感覺到,自己有在被討好。他們會被主播們誇張的表情、撩人的話語,以及“狗血的劇本”所感染,繼而在情緒驅動下下單,這並非單純的購物行爲,而是夾雜了太多複雜的況味。

相較於全身是戲的帶貨主播,如今的數字人,根本就是另一個東西。市面上很多數字人,屬於“一眼就能看出的僵硬、沒有表情的假人。”其雖然標榜“24小時自動直播”“一位全天候工作的數字助手”,可是很多顛來倒去就那麼幾句臺詞,要麼是對直播間“家人們”的套路式問候,要麼是對所售產品的機械介紹。冰冷、無趣,毫無交互性可言,自然是惹人生厭。從現實反饋的案例看,很多“數字人主播間”基本都無人問津。

用數字人帶貨的多血虧,賣“數字人產品”的卻大賺,這樣的荒誕橋段,如今高頻上演。如果說數字人因其迎合了人們對AI浪潮、技術賦能的庸俗化想象而打開了銷路,那麼其真實市場表現的慘淡,則把自己打回了原形。在整活、瘋卷的直播帶貨江湖,居然想着用數字人偷懶、取巧,真的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