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專家語出驚人:現在千萬不要做這件事!
在當前房地產市場的多變環境下,復旦大學王德峰教授的一番言論無疑像一顆重磅炸彈,在公衆中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
王教授直言不諱地提醒大衆:“現在千萬不要買房”,因爲他預測房價將面臨“斷崖式下跌”。這一觀點不僅挑戰了許多人長期以來對房產作爲“避風港”的信仰,也引發了對未來房地產市場走勢的深刻思考。
行內人士以爲,之所以王教授會有此番說法,主要也是因爲影響房地產發展的8個數據,都已經明顯到頭了。
01.
人口數據處於天花板狀態
人口是房地產需求的基礎,人不增長了,房地產就不可能再增長。
目前我國總人口已經達到了14億,但是從近幾年的人口負增長趨勢就足以看出,14億,已經是中國人口的天花板,往後人口大概率只會減少,不會增多。
02.
城市化率基本見頂
20多年的樓市發展,我國已經實現城鎮化率65%,剩下只有35%的人口生活在農村,但多以老人孩子爲主。
隨着時間的推移,將來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很可能繼續遷往城市,但是老年人不會。
非但如此,城市很多老年人,尤其是過去沒有穩定工作、退休沒有穩定養老金的老年人,加之傳統的落葉歸根思維,未來很多老年人也將從城市回到農村生活。
這也就意味着,城鎮化率也基本上到了一個頂部趨勢。即便是將我們的城鎮化率與發達國家相比,人口繼續往城市遷移的空間也很有限了,大概只剩下5%左右的增長空間,基本到頂。
03.
老齡化人口越來越嚴重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達2.67億,佔總人口的18.9%;
2022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8億,佔比19.8%;
2023年,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97億,佔總21.1%。老齡化趨勢持續加劇,預計到2035年這一比例甚至可能達到30%以上。
很現實的一面是,不管是在哪個國家,老年人都不可能拉動房地產的需求,這也預示着未來市場供給只多不少,住房的需求已經出現了拐點。
04.
房屋的庫存量
國家統計局發佈:2024年2月末,全國商品房庫存待售面積7.59億平方米,1-2月住宅施工面積爲46.66億平方米。
按照每套房子平均100平米計算,那麼就相當於有759萬套建成待售的新房,還有4666萬套在建造的住宅。
以開發商2年建好住宅樓的效率計算,就算未來不開發樓盤,那麼未來兩年市場還要新增4666萬套新房,加上現有還沒賣掉的759萬套,足以容納3億人居住。
05.
人均居住面積到天花板了
在住房方面,大家都想住的更大更寬敞一些,所以改善性的需求還能繼續拉動房地產的銷量。
那這個需求究竟還在不在呢?網上有資料顯示,中國城市人均居住面積已經達到了50平方米,是四十年前的10倍。而發達國家如今人均面積也只有50平方米,這也就意味着,人均住房面積上,我們已經到達了一個天花板狀態,基本上沒有太多可以增長的空間了。
06.
建設量
27年,中國房地產建設猛增170倍。
比如1990年中國1年造的房產面積是1000萬平方米;
到了2000年,中國房產商建的房子是1億平方米;
到了2010年,中國房產商建的房子是10億平方米;
到了2017年,中國房產商建的房子是17億平方米。
到2021年,中國房產商新建房的總量17.94億左右,從這一數據可以明顯看到,大體上到2017年17億就開始打住了,後面三年就沒有再漲。
但是,17億是什麼概念?已經佔了全世界的一半。試想,還能再這樣瘋狂的建下去嗎?
07.
土地和房屋的價格
過去20年,我國土地價格和房產價格翻了四倍,現在的房價收入比已經高的離譜,加上貧富差距,有錢的手裡好幾套,沒錢的根本買不起。
比如中國城鎮有41.5%的家庭擁有兩套甚至很多房產。但國內依舊有超6億人每月收入不足一千。試想,這樣的貧富差距,以後的房子誰來消化?
08.
房企負債率太高
地產商的負債率都已經到了90%以上了,還有一些開發商的負債率已經超過了100%。
比如運營商財經網通過調研地產市場上的頭部房企,推出了“2023年度房地產企業負債率排行榜”中顯示,榜單第一梯隊由中國恆大和奧園集團組成,這兩家企業負債率都已達到100%以上,遠超“三道紅線”中“資產負債率不超過70%”的規定。
按理來說,如果一家房企的負債率在100%以上,那基本可以證明該企業負債已經超過了企業資產,幾乎是沒有錢去還債務的。
榜單第二梯隊有建業地產、陽光城、融創中國、正榮集團等6家企業,負債率在90%以上。其中,陽光城因爲在2023年5月15日至2023年6月9日期間,連續二十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1元,已被深交所作出終止上市決定,摘牌轉讓股票。
頭部房企債務壓力巨大,甚至有的開發商已經是零資產,已經資不抵債。你說危險不危險?
看完以上幾個數據,或許你大概就能判斷未來房價還會不會上漲了,尤其是近年來,隨着各地刺激措施的加碼,你覺得未來樓市還將迎來新一輪暴漲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