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名將滿21年 噶瑪蘭人生命紀實新書發表
宜蘭縣史館今天舉行《mai qaRapungus─當代噶瑪蘭人的生命紀實》新書發表,縣長林姿妙(左)贈書給宜蘭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理事長潘子淦(右)等人。(李忠一攝)
噶瑪蘭族在2002年12月25日獲得國家承認,在複名將滿21年之際,宜蘭縣史館今天(23日)發表《mai qaRapungus-當代噶瑪蘭人的生命紀實》一書,宜蘭縣史館館長廖英傑表示,書中可看到族人的心酸與悲傷,但也有堅毅不拔的故事,這是一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
宜蘭縣史館指出,1987年噶瑪蘭人開始推動複名運動,同年,有噶瑪蘭族複名之父之稱的偕萬來到縣史館(當時名爲史蹟文物小組)查找資料,能遇到噶瑪蘭人讓研究員非常驚訝,也成爲多年後著書的契機。
宜蘭縣史館表示,荷蘭治理臺灣期間曾統計噶瑪蘭族人口約有1萬人,根據出土文物推算,住在蘭陽平原約有千年的歷史,他們擅長航海、捕魚、採集、狩獵;估計宜蘭縣五結鄉、壯圍鄉民至少有10分之1具有噶瑪蘭人血統。
廖英傑說,隨漢人來宜蘭、清廷治理,噶瑪蘭族散落各地或隱藏族別身分,他們住在頭城、天送埤、清水地熱等處闢荒爲生,直到1987年走上街頭爭取複名,《mai qaRapungus-當代噶瑪蘭人的生命紀實》訪談的29人,多數都歷經複名運動,也是屬於一個轉變的世代。
書名中的「mai qaRapungus」,是噶瑪蘭族語「不會遺忘」的意思,噶瑪蘭族名雖然恢復,但族人卻因爲法規規定,無法恢復爲噶瑪蘭族,縣史館解釋,40至50年代族人因資訊不完整或擔心被歧視,並未登記爲平地原住民,也因此無法以平地原住民身分登記爲噶瑪蘭族。
宜蘭縣史館表示,發表的新書區分成宜蘭舊社篇、宜蘭新鄉篇、花東地區篇,會擇期在花蓮舉辦新書發表會,期盼透過這套書作爲噶瑪蘭人生命史的序曲,並獻給致力推動文化傳承、爭取族羣身分,以及努力生活的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