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二十餘載顯擔當 楊國強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新春伊始,一部扶貧題材的電視劇《山海情》火遍大江南北,該劇生動講述了“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人民,在國家扶貧工作下一步步走向美好生活,成爲我國偉大脫貧攻堅事業的縮影和代表。

2021年,值此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歷史性成果世界矚目,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力量。

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頒獎並發表重要講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減貧奇蹟,經過8年艱苦卓絕的接續奮鬥,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現行標準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時代造英雄,偉大來自平凡。在這場偉大的事業中,千千萬萬的的扶貧善舉彰顯了社會大愛,匯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脫貧攻堅的陽光照耀在每個角落,無數人的命運因此改變。

爲隆重表彰在脫貧攻堅歷史進程中涌現出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在全社會營造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趕超先進的濃厚氛圍,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共1981名同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授予共1501個集體“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其中,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並受到表彰。

在表彰大會上,楊國強表示,“感謝黨和政府給予碧桂園機會,讓我們有幸參與到脫貧攻堅這項偉大的事業!我曾經一貧如洗,是國家給了我助學金,讓我讀完高中,是黨和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讓我有機會服務社會,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永遠都充滿感恩,回報社會也是應盡的責任。”

從早年捐資設立仲明助學金開始、再到廣東英德樹山村駐點幫扶,碧桂園扶貧事業不斷深入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更是把扶貧上升爲碧桂園集團主業。至今,碧桂園集團的幫扶項目覆蓋全國16省57縣,其中有21個脫貧攻堅集體在大會上獲得表彰,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三岔河鎮三河村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永寧縣閩寧鎮,分別獲得“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稱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長期的扶貧實踐中,碧桂園探索推進黨建扶貧扶志、產業扶貧扶富、教育扶貧扶智、就業扶貧扶技的獨特模式,打造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精準扶貧長效機制。

知識改變命運24年教育扶貧“長跑”

楊國強出身貧寒,年少時政府免掉5元錢學費並提供2元錢助學金,才幫助他讀完高中。他也因此一直心懷感恩,事業有成後,大力開展教育扶貧。

早在1997年,事業小有成就的楊國強,就匿名捐出當時一半的身家100萬元設立仲明助學金,用於資助廣東省內的貧困大學生,直到十年後企業上市纔對外披露。

2002年,楊國強再次捐出一半身家2.6億元,創辦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民辦高中國華紀念中學。迄今已培養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23個民族的3260名貧困學生,已畢業2582人,其中碩士803人、博士141人,出國深造108人,數千名學子及背後的家庭真正改變了命運。

黨的十八大以來,楊國強又投資近10億元先後創辦對貧困生全免費的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和甘肅臨夏國強職業技術學校,大力開展職業教育扶貧,讓貧困學子掌握一技之長。截至2020年10月,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共招收2269名貧困學生,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其中72人月薪過萬。

24年教育扶貧“長跑”,楊國強和碧桂園集團基於對知識改變命運的深度認同,持之以恆捐資助學、興辦學校、發起愛心助學行動,體現了民營企業家深厚務實的教育情懷。

產業扶貧提高造血能力 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電視劇《山海情》中,吊莊移民通過種植雙孢菇開啓脫貧之路,隨後又因地制宜種植枸杞、葡萄等產品熱銷國內外,在一片黃土地裡刨出了黃金,這也正是產業扶貧的典型案例。

產業扶貧是一種內生髮展機制,目的在於促進貧困個體、家庭與貧困區域協同發展,根植髮展基因,激活發展動力,阻斷貧困發生的動因。通過培育主導產業、改善基礎設施、提供就業崗位,增加貧困戶收入。

立足貧困地區實際情況,發揮優勢產業力量,碧桂園爲貧困地區導入資金、技術、市場、渠道等優勢資源,將鄉村自然生態資源、文化資源、農產品資源等優勢資源轉化爲特色產品推向市場,提升當地自身造血能力。

扶持特色產業方面,碧桂園扶持甘肅東鄉羊、東鄉土豆和東鄉刺繡三大產業發展,累計幫助銷售東鄉羊4萬多隻、採購近10萬件東鄉刺繡產品、銷售東鄉土豆6600多噸,惠及上萬戶貧困家庭。同時,開發土豆餅乾、土豆曲奇、鮮薯條等休閒產品,幫助銷往全國。

此外,碧桂園結合集團發展戰略,在幫扶地區落地自身產業項目。目前,碧桂園已在12個幫扶縣落地苗木農場近2000畝,通過租用土地、解決就業、入股分紅等方式幫扶超15000人。並聯動下屬現代農業公司,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落地無土蔬菜栽培、富硒水稻、貝貝南瓜等項目。

碧桂園公益扶貧“老村長”曾相軍和村民一道搬運苗木

同時,碧桂園還爲當地貧困戶提供免費技能培訓與就業崗位,實現培訓、就業一站式服務,將優秀技能人員輸送至集團下屬物業公司、酒店管理公司等子公司及外部人才需求企業。目前,碧桂園已聯動內部子公司及外部合作單位共梳理了超過10000多條崗位需求信息,爲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

當前,碧桂園集團已開始將扶貧工作重心向鄉村振興轉變,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方面積極探索民企參與鄉村振興的有效模式,並持續結合集團優勢及各地特色產業,搭建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產銷流通橋樑,讓更多農民分享到產業發展的紅利,讓農村成爲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據統計,20多年來,楊國強和碧桂園集團公益慈善捐贈累計超87億元,助力超49萬人實現脫貧。因在扶貧方面的突出貢獻,楊國強曾多次獲得國家級表彰,他在2015年榮獲“中國消除貧困獎創新獎”,2016年又獲評“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其女兒、碧桂園集團董事會聯席主席楊惠妍也曾在2019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