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戰 央企顯擔當(產經觀察)
左圖:西藏林芝市米林縣羌納鄉林巴村村民在果園裡摘蘋果。 右圖:在廣西靖西市龍靖小學,學生們在享用免費營養午餐。 人民視覺 製圖:張芳曼
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背後,離不開一家家中央企業的積極貢獻。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表示,近年來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已累計投入近千億元資金開展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等,先後幫扶24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彰顯了“國家隊”“頂樑柱”的責任擔當。
中央企業在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探索出哪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記者進行了採訪。
開展產業扶貧
“小羊羔一天天長大,心裡真踏實!”甘肅合水縣太莪鄉的養殖戶高欽看着圍欄裡的一隻只湖羊,很是開心。
此前,受制於品種、技術、市場等因素,合水縣養羊產業始終難以壯大。2018年,國投創益通過央企扶貧基金股權投資6000萬元,促成龍頭企業甘肅中天羊業在當地設立子公司,在良種繁育、疫病防控、飼草供應、市場營銷體系上全面引導產業升級。當年冬天,一批批湖羊接連來到合水縣的貧困村養殖場“安家”,由此帶動了當地近700戶貧困戶增收脫貧。
央企扶貧基金,是2016年10月由國資委牽頭、中央企業共同出資組建的,經三期募資,目前規模已超314億元。基金委託國投集團按照“保本微利”原則進行市場化運作,截至今年10月底,已完成118個項目投資,金額超過307億元,覆蓋全部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中央企業是發展產業的行家裡手。近年來,不少央企充分發揮市場、資金、管理、人才等方面優勢,幫助貧困地區規劃發展特色產業,有效增強了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投資設立工廠,拉動地方經濟。
山泉淙淙流淌、機器隆隆作響,一瓶瓶經過五道過濾工序生產出的天然礦泉水,通過自動灌裝流水線來到包裝工位。11月6日上午,坐落於廣西馬山縣內學村的廣西天涌山泉水公司一派繁忙。“在家門口上班,收入跟在外面打工差不多,還能照顧老人孩子,兩全其美!”46歲的包裝工人覃月平說。
羣山環抱中的這座工廠,是由東風日產投資100萬元啓動資金建成的,每天可生產36萬瓶礦泉水。除了提供資金支持外,他們還幫助工廠設計了品牌、包裝,並動員三大生產基地、近千家經銷網點訂購。截至目前,東風日產在馬山縣累計投入2200多萬元,爲當地今年5月退出貧困縣序列發揮了重要作用。
――創新金融扶持,穩定農戶收入。
“種橡膠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因爲價格下跌拿到賠付,以後種橡膠更有底氣了,感謝中國五礦!”雲南西盟佤族自治縣貧困戶羅玲說。作爲金屬礦產領域的國有資本投資試點央企,中國五礦利用金融業務牌照齊全的優勢,創新開展“保險+期貨”精準扶貧模式,利用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風險對衝功能,讓貧困戶安心做好種植養殖本業。目前,該模式已覆蓋雲南、黑龍江、新疆等多個省份,實現農戶、企業和產業三方共贏。
――開展消費扶貧,打通銷售渠道。
今年以來,針對農產品因疫情影響而滯銷的問題,中央企業加大了消費扶貧力度:央企消費扶貧電商平臺自5月份上線以來,已開設央企扶貧館95家,上線銷售產品4100餘款,累計交易額1.67億元;中國航空充分發揮窗口單位優勢,統籌利用機上雜誌和視頻、候機樓休息室、酒店前臺等開闢扶貧專區,同時深挖“鳳凰知音商城”“鳳凰優購”等集團自有電商平臺銷售潛力,多渠道推廣扶貧產品。
國務院國資委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中央企業援建產業扶貧項目超過8000個,扶持鄉村龍頭企業和農村合作社超過3300個,累計引進扶貧企業900多家,帶動投資147億元。
開展就業扶貧
“項目部正缺人手,外地工人受疫情影響不能及時返崗,你能不能組織些工人過來?”今年春節過後,正爲外出打工不便而撓頭的胡秀花接到木尼瑪大橋項目部的電話,興奮不已。
木尼瑪大橋地處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由中交集團投資1.45億元建設。胡秀花正是中交三航局的“老熟人”――2018年,經中交集團扶貧幹部介紹,她第一次走出大山,到距家1000多公里的都香高速項目打工。
“從最基礎的放線、混凝土抹面學起,後來跟着技術員學習工程管理和施工技術。”胡秀花開始只能從事簡單的擋牆工程,現在連複雜工程也能勝任。嚐到甜頭後,她還動員和幫助同鄉走出大山,施工隊從起初的9人逐步擴大到40人。
工程建設到哪裡、扶貧工作就延伸到哪裡。脫貧攻堅戰中,中交、中建、中鐵建等建築類央企利用勞動力需求大的優勢,爲貧困地區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在通過定向招聘、設立“扶貧車間”等方式吸納貧困羣衆直接就業的同時,不少中央企業還積極開展訂單式培訓,提升貧困地區羣衆勞動技能,助力他們自力更生、增收致富。
“以前,又得打工掙錢,又要照顧失明的母親,只能到處打零工。接受培訓後,我在家鄉的康復護理院找到了穩定的工作。”河南固始縣的“90後”胡龍龍出身農村貧困家庭,2019年他免費參加國機集團養老護理培訓班,快速掌握了護理技能,也逐步擺脫了貧困。近3年來,國機集團圍繞定點扶貧縣(區)貧困人口需求,開展了種植、養殖、服裝加工、電焊等方面培訓,年均培訓3000人次以上。
和胡龍龍一樣,甘肅康樂縣打門村的放牛娃常學華也因爲技能提升而改變命運。2018年,從扶貧幹部那裡聽說中國建築要在甘肅舉辦培訓班,常學華高興地報了名。在老師傅帶領下,他漸漸學會了看圖紙,順利從培訓班結業。如今,常學華已經成長爲中建二局安裝公司廊坊鋼結構製造廠的一名鉚工,“每月工資6000多元,平時能攢下不少,今年還給家裡置辦了空調、冰箱。”截至目前,中建高級技能人才班已連續3年開設學歷班、電工班、測量班。
據瞭解,2016年以來,中央企業累計培訓技術人員27.97萬名,直接招用貧困勞動力1.73萬名,幫助10.44萬名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今年以來,爲減少疫情對貧困羣衆就業、生活的影響,國資委還專門組織開展了抗疫穩崗擴就業專項行動,中央企業多次在定點扶貧縣舉辦專場招聘會,累計幫助10多萬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
開展基礎設施扶貧
鋪就致富路、開展電力惠民、送去清潔能源,補齊民生短板、支撐脫貧攻堅
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通信難……一直以來,貧困地區面臨的各種問題制約了發展的腳步。脫貧攻堅戰中,中央企業瞄準這些突出問題,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有效補齊了民生短板,也爲脫貧攻堅提供了重要支撐。
――鋪就致富路,打通發展瓶頸。
“以前,道路蜿蜒崎嶇,全是土路。現在,水泥路通到家門口,出行、運貨都方便了,日子越來越有奔頭!”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黨薅村位於大山深處,交通閉塞,村幹部楊勝洪告訴記者,前兩年,中冶上海寶冶集團幫助村裡打通了通往縣城的10公里道路,由此發生了可喜變化,“100多人頭一回外出打工,收入翻了一倍,好幾家還買了麪包車。”2016年1月起,中冶上海寶冶開始投身黔東南州通村公路建設,在連綿大山中實施250多個道路項目,全長約2200公里,有力帶動了當地農業、旅遊業的發展。
――開展電力惠民,點亮萬家燈火。
“電力足,機器運轉更帶勁了!”12月3日一早,四川通江縣北斗坪村村民李光斌打開切割機,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新變電站建好後,電壓從180伏升到225伏,冬天打米、扎豬草再也不用等到深夜了。”前不久,爲解決通江縣偏遠農村地區供電半徑長、季節性電壓低等問題,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在當地新建了一座35千伏變電站,讓800多農戶不再爲用電而煩惱。近年來,該公司在四川涼山、阿壩、甘孜等地的41個縣、1100多個行政村投資50多億元,投運1240個電網項目,讓這些地區實現了從“用上電”到“用好電”的轉變,惠及貧困羣衆約500萬人。
――送去清潔能源,改善生態環境。
在新疆南疆地區,一些居民長期使用煤炭、柴草作爲生活燃料,常年砍伐胡楊、紅柳等荒漠林木,造成一些區域生態環境惡化。爲改善百姓生活、保護生態環境,中國石油投資100多億元,加快推進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自2012年9月投產以來,輸氣管網在南疆盆地持續延伸,截至2019年底已增至3028公里,讓400多萬居民告別了煤炭、柴草,用上了清潔能源。
教育、醫療、飲水安全……中央企業瞄準貧困地區重點民生需求加大投入,2016年以來,累計援建2700多座學校、捐建1400多所基層醫療場所,投入住房安全、飲水安全幫扶資金共約10億元。
當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依然艱鉅。國資委表示,國資央企要繼續把扶貧作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點,持續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