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打贏脫貧攻堅戰 美學者按贊

農技人員(右三)爲河北省固安縣貧困戶提供專項技術培訓。(新華社

廈格村貴州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圖爲侗族婦女展示剛剛下的綠殼雞蛋。(中新社

大陸改革開放40年,成功讓7億多貧困人口脫貧,佔全球減貧人口總數的7成以上。美國田納西州曼非斯市羅德學院教授庫珀(John F. Copper)10日評論稱,大陸在減貧上取得的成就令人難以置信,爲發展國家提供寶貴經驗

庫珀發佈在香港南華早報》的評論稱,不少西方媒體報導大陸援助對相關國家帶來的威脅,但對大陸經濟奇蹟與在減貧上的作爲,卻沒有過多的着墨。

陸崛起 投入對外援助

庫珀指出,大陸爲民營企業投入活力與促進競爭,實現國內經濟成長,同時將這些方式投入國外;大陸不僅在國內消除貧困,於聯合國2000年啓動的千年發展目標中,也大方的對外進行援助與投資。

庫珀稱,如今大陸仍有4000多萬名貧困人口,這成爲今年大陸兩會的重大議題之一,同時也被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列爲2021年必須打贏的「三大攻堅戰」之一。

庫珀指出,聯合國統計,全球仍有7.83億人生活在貧困中,大多數位在發展中國家的農村或是非洲;大陸在解決貧困問題的經驗,能給這些國家帶來幫助。

庫珀的觀點也與哈佛大學教授溫奈良(Nara Dillon)不謀而合。溫奈良稱,大陸1990年到2015年之間,將極端貧困人口減少94%,這巨大的減貧行動,讓聯合國2015年實現全球極端貧困人口減半的千年發展目標。

溫奈良表示,大陸的減貧經驗也許對發達國家不具價值,但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極具重大意義。她解釋,發展中國家與過去大陸有許多相似之處,包括普遍存在貧困人口、農民占人口組成很大部分、擁有許多小型農場等,因此值得學習大陸的減貧經驗。

鼓勵鄉村農業 增收入

溫奈良研究指出,大陸扶貧計劃可追溯到1980年代的兩大改革,一是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讓個體農民能夠長期租地,在市場的銷售也歸個人所有;二是政府以優渥價格收購農產品,部分價格的漲幅甚至高達91%,上述兩點能夠大幅提高農民家庭收入,並增加農業產量

溫奈良說,其他發展中國家爲了追求經濟成長,大多是以政策鼓勵工業化城市化,輕視農業;大陸的改革經驗反其道而行,鼓勵鄉村農業,提高農民的整體收入,進而讓全國人民生活水準提高。

溫奈良認爲,發展中國家應該汲取大陸經驗,改革並糾正偏向城市的發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