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嬰室”來了!帶娃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任務

近日,上海一商場推出的“男親子衛生間”引發廣泛關注,也讓社會對育兒設施完善以及育兒責任分擔有了更深的思考。

長期以來,公共場所的母嬰室常常是媽媽們照顧嬰幼兒的專屬之地。這類空間雖然爲母親提供了一個私密且安全的環境,但也存在不大不小的漏洞。母嬰室通常會標示或默認“男性止步”,讓男性親屬在孩子需要照護時束手無策,只能由媽媽一人手忙腳亂地應對哭鬧的孩子。另一方面,母嬰室的普及也導致普通男性衛生間缺乏換尿布臺等基本嬰幼兒照護設施,不僅讓自己帶娃的爸爸們甚爲不便,也使得媽媽們的生活節奏必須與帶娃出門同步。在這一背景下,上海推出的“男親子衛生間”可以說是對公共空間服務設計的革新,讓男性親屬也能夠在適當的環境中參與育兒任務。

更深層次上,“父嬰室”的出現也是對社會性別平等的積極推動。長期以來,育兒被視爲女性的“天職”,一項基於第三期全國婦女地位調查的研究顯示,在照料孩子的主要承擔者中,父親佔比爲6.6%,遠低於母親所佔的56.2%。而母嬰室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這一刻板印象。隨着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家庭意識到,育兒不僅是母親的責任,而應是夫妻雙方共同承擔的義務。事實上,也有很多爸爸們在家裡家外積極承擔育兒工作,更多參與和陪伴着孩子的成長。在這種大背景下,公共設施設計也應當與時俱進,爲男性育兒創造更好的參與條件。通過提供類似“男親子衛生間”這樣的設施,男性在外出時不再受到照護條件的限制,能夠獨立完成帶娃任務。這不僅讓他們在育兒過程中扮演更爲積極的角色,也有助於減輕母親的育兒負擔。這種變化,實際上是在逐步打破“女性主內、男性主外”的傳統分工觀念,促使社會更廣泛地接受父親參與育兒的常態化,爲持續推進性別平等以及建設育兒友好型社會助力。

從長遠來看,鼓勵父親更多參與育兒,不僅對家庭和諧有積極意義,也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深遠影響。研究表明,幼兒時期,母親的呵護能帶給孩子更多安全感,而青少年期父親的榜樣作用重要性上升,父親的更多陪伴能讓孩子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對事物的理性分析能力,以及創造力、責任感。但在現實當中,父親參與育兒的積極性往往受限於社會文化觀念和現實條件的影響。這也導致一些男性缺乏主動參與意識或者不知道該怎麼與孩子互動。此外,傳統家庭模式中,父親主要是“經濟支柱”的形象,工作節奏加快壓力加大也容易導致“父職缺失”。從這個角度來說,推動父親參與育兒除了需要在硬件設施上努力,還需要在軟件機制上進行改善。前段時間,一些地方的中小學校以點名父親來參加家長會、設置“爸爸接送日”等方式,努力激發教育“父能量”,正是有益的探索。

育兒不是媽媽一個人的戰鬥,而是夫妻雙方共同的責任和使命。綜合施策、多多創新,一個更加包容、平等的育兒社會就會加快到來。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