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讓捷克再現「飢餓之石」 來自百年前的警告:看見我時,哭吧

▲乾旱讓捷克再現「飢餓之石」,來自百年前的警告:「看見我時,哭泣吧。」(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趙蔡州綜合報導

最近歐洲中部因天氣異常炎熱乾燥,導致捷克境內易北河(Elbe River)的歷史遺蹟「飢餓之石」再度浮出水面!原來在過去幾個世紀以來,當地人們只要遇上乾旱發生,就會在易北河的巨石刻上記號;這次出現的最古老標記能追溯到1616年間,石頭上用德文寫着「如果你看到我,哭泣吧!」

綜合媒體報導,中歐今年夏天因爲乾旱、雨量過少,導致易北河水位逐漸下降,河牀中的石頭再次出現在民衆眼前,其中位在捷克北部烏斯季州一座城市迪辛(Decin),還出現了過去數個世紀累積的歷史遺蹟「飢餓之石(Hunger Stones)」,警告着人們乾旱跡象恐怕又要讓捷克面臨饑荒問題

▲捷克境內易北河再次出現飢餓之石。(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根據瞭解,過去數個世紀以來,當地居民只要碰上乾旱發生,就會在易北河的巨石刻上記號,記載低水位以及乾旱日期,因此人們只要發現飢餓之石,就代表未來可能會面臨饑荒;這次出現的飢餓之石,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1616年,石頭上以德文清楚刻着:「如果你看見我時,哭泣吧!」

儘管「飢餓之石」出現不代表一定會有饑荒,但乾旱確實已經造成糧食生產困難,瑞典德國荷蘭等國粗估穀物收成將下降30%至60%,北歐農民可能會面臨缺乏飼料去宰殺大部分牛隻;若水位持續下降也可能阻礙河流運輸,當地運輸、經濟可能就會受到干擾,飢餓之石所傳遞的應該是「難熬的年頭」將要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