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篇/輔大物理系友導師:做副總裁不如做哥哥姊姊!

▲輔大物理系推行系友導師制度。(圖/記者盧映慈攝,下同)

記者盧映慈/採訪報導

上篇:理性篇/科技業都是物理人! 輔大物理「系友導師」揭秘

輔大物理系創立50年,系友遍佈各行各業,但這些佼佼者卻願意無薪、花時間力氣、提供自己的知識或是人脈,帶領學弟妹們「成長」,儼然成爲大哥哥姊姊;從半導體產業退休的劉濱說,「那時候,一個學弟問我,學長你做到VP(副總),覺得夠了嗎?我當下才突然驚醒。」

星期四的下午,在暴雨中抵達輔大,系主任項維巍熱情出來迎接,沿路上不斷聽到「老師好」的招呼聲,可以感覺平日的師生關係很好;進到會議室裡,幾位系友、學生環繞而坐,看起來十分大陣仗,但笑聲打破了一切的拘謹,「歡迎來到輔大物理系!」

剛從2016年開始推動「系友導師」制度的物理系,目前有10位以上的導師,固定週末到輔大、或其他約定的地點跟學生一起聚會,項維巍說,「他們都是沒有薪水、做志工的,甚至還有人從新竹來回」;但這些在事業上都有一定成就的人,爲什麼願意花這麼多力氣、時間成本付出?他們的答案都是「爲了學弟妹」。

▲輔大物理系主任項維巍(左)、系友劉濱。

當時協助推動系友會正式立案的劉濱淺淺一笑,「我已經退休啦!時間很多!」過來跟學弟妹們聚會對他而言不算什麼犧牲,也讓自己能帶回新的東西;能爲繫上付出點心力,也不枉當時那句「做到副總,夠了嗎?」

劉濱說,那句「副總裁」的問話對他影響很大,那時候纔開始思考,要怎麼樣才能讓學弟妹擁有更多工具?後來想到在Motorola工作的經驗,那邊對新進人員培訓很特別,3、4個月就可以選擇換部門,就是要讓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這對大學生也是很好的方式,「所以就投入下去了。」

在顯示產業推動辦公室擔任顧問陳熊光講話速度不快,感覺每句都深思熟慮,但提到物理系也忍不住露出燦爛的笑容。輔大物理系是最早提倡光電科技的系所之一,他說,「我們系是很優秀的,光電在業界也很重要,要發揚光大」;因爲這樣,聚會時他總是精神抖擻,「學生自己很認真,會做簡報來問,我就從中發現他們不懂、有問題地方。」

▲輔大物理前系主任劉建楠(左)、系友中研院研究技師張七鳳(中)、顯示產業推動辦公室顧問陳熊光。

對於時間怎麼安排,陳熊光也不假思索的回答「都排在星期六,不會卡時間,其實就是看願不願意而已」,學習到這樣自動自發的精神,每次的簡報,都是學生主動製作,「我覺得這樣很好,我很快可以瞭解他們問題在哪,自己過濾資料後更能catch重點,自然比別人都強,也節省不少時間,時間就是金錢啊!」

不過系友導師剛開始推動時,在學生心中就只是「勵志演講的擴大版」,大四的李嶽峰說,因爲自己對商業比較有興趣,也有輔金融與國際企業學系,所以是看到系友導師中有「商業相關」才報名的,「但是真的很值得、不後悔,回去也馬上推薦同學參加。」

李嶽峰說,自己以前也是很迷惘,但是系友導師「是自己未來的投影」,跟一般的演講那種短期激勵的做法不同,提供了實務體驗;「我覺得大學生的迷惘可以分成2種,一個是有方向、沒有資源跟實務經驗,一個是連方向都沒有」,系友導師正是提供選擇資源的地方。

▲輔大物理系學生。由左至右陳進、李嶽峰、吳克弈

「那是一種……像哥哥姊姊的感覺,跟爸爸媽媽不太一樣」,李嶽峰笑說,因爲看到的是自己未來的可能性,更願意去接觸,像是想做半導體,但除了研究之外,很難知道內部運作製程跟商業的方式,系友導師提供的是可以真實運用的;「很多人不敢跨第一步,但其實真的很有用。」

大三的陳進說,他覺得先了解業界需要什麼、公司缺什麼,才能瞭解自己缺什麼,這時候再選擇進修就能對症下藥,「學校的老師給我們學術知識,企業給我們最新現況」。李嶽峰也說,有學長從美國回來回饋,覺得繫上變得很有向心力,非常感動,「我們也很感動,終於有資源往外走。」

不過對於內向的人,這種「向外學習」的要求,會不會是一種限制?中研院研究技師張七鳳笑說,「願意出門參加活動就是一種動力,內向不是問題。」有的人只是需要一點時間進入狀況,像她帶領學生參觀中研院時,看到大家討論的熱絡,自然能帶動原本比較害羞的人一起加入。

學界的單純讓張七鳳散發着青春氣息,「學姊」二字叫得並不害羞,同樣的,中研院的研究員們也都用這樣親切的角度看待學生每次參訪,都可以一路聊到晚上;「大學生本來就該鼓勵他們多方嘗試,我雖然屬於學術界,但生命科學需要跨領域的能力,比起讓學生深入研究同一個領域,倒不如啓發他們的興趣,嘗試的過程也會累積學習經驗,回頭再看就會發現自己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