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技股狂歡 恆指重返3萬

大陸公募基金大買七大港股

受到2021年來自大陸的南向資金持續透過滬深港通在港股掃貨激勵,騰訊美團京東等大陸網科巨頭25日收盤股價均創下新高,並帶動恆生科技指數首度突破萬點大關,收漲4.5%至10,206點。恆生指數25日則重返3萬點,當日收漲2.4%至30,159點,創下2018年6月15日以來收盤新高。

數據顯示,恆生指數上一波高點爲2020年1月17日的29,056點,當時市場看好可望挑戰3萬點,未料隨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球經濟下滑拖累港股大盤表現,直到2020年9月底恆指才止跌反彈,至2021年初重新站上3萬點。

綜合陸港媒體報導,港股股王騰訊25日收漲10.9%至766港元,美團收漲5.2%至399.8港元,京東收漲6.1%至387.6港元。自2021年以來,騰訊、美團、京東分別累計大漲33.9%、36.6%、12.8%。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騰訊等多檔個股創新高的背後,反映出近期資本市場對於港股科技績優股的追捧。

截至港股25日收盤,南向資金淨買入達192.56億港元。且與往年相比,呈現加速流入狀態,2021年16個交易日就有15日淨買入突破100億港元,累計流入2,504.67億港元。其中,19日全天淨買入金額高達265.93億港元,創下滬深港通開通以來之最。

另一方面,大陸公募基金積極配置港股的比例也明顯提升。據公募基金2020年第四季財報顯示,當季主動權益類基金大買港股比例首度突破10%,較2020年初大增15.14個百分點。其中以騰訊、美團、小米代表優質網路科技領域巨頭,以及港股特有的稀有標的備受機構青睞。

中金公司報告指出,近年港股上市規則變化,吸引大陸新經濟公司持續在香港上市,對大陸資金形成吸引力,加上近期因爲(美國投資禁令事件衝擊部分中資龍頭股股價被壓抑到低檔,也吸引陸資大舉南下。

大陸業內人士表示,香港市場估值依然比A股市場具備估值優勢,「A+H」股上市公司的港股折價仍高達37%,同類行業的對比也顯示多數行業港股比A股估值還要低。但由於港股的成交活躍度遠低於A股,日均成交額約在1千億至2千億港元,因此市值過小、流動性較差的個股可能存在較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