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見/確診者隱形殺手 如何防範快樂缺氧?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已經肆虐一年半,歐美各國去年疫情嚴重時,許多被感染者因爲醫療系統的崩潰被迫待在家中自我隔離,卻往往因爲症狀的不明顯,導致錯過急救的黃金時期,猝死以終。
如今,臺灣社區爆發感染情況,死亡人數日益增加,截至29日死亡人數達21人,創單日新高。上述的歐美國家一年前的情節,也一再地在臺灣的社區家中上演正在進行式。包括70歲婦人在家中猝死、78歲男子在家中無呼吸送醫不治、58歲男確診後於家中猝逝、36歲男隔離前猝死等個案。
難以察覺的快樂缺氧
但國外一年多以前許多在家中隔離或無法尋求醫療援助的病患猝死情況是,並非由於直接休克導致死亡。猝死的原因可能就是Covid-19特有的「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或「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所導致。「病人看起來幾乎沒有不舒服」,看似活跳跳,若稍不加留意,可能猝死。
最近幾天臺灣的新聞媒體報導,尤其是高齡者,染上Covid-19,初期症狀不重,意識清楚,沒有胸悶或呼吸困難等症狀,或先在家隔離,或等待安排住院,卻在短期間內就猝死,可能是上述的隱形缺氧或快樂缺氧,導致病情急速惡化而猝死。
這是因爲人體的構造中,大腦需要最多的氧氣,大腦血管有自我調控(Auto-regulation)的能力,或是說,大腦特有的腦血流調控(Cerebral auto-regulation)機制,當人體發生低氧或高濃度二氧化碳狀態時,大腦血管就會立即擴張,以增加腦的血流速度,提供足夠的氧氣及葡萄糖,以維持腦的運作功能,雖表現意識清楚,且無明顯呼吸急促現象,形成一種「假性的安全感」,雖病患看似可保持清醒,沒有特別的痛苦症狀,維持着一種快樂缺氧的情況,其實已是假性健康(pseudo-healthy)。
▲高年齡層受到新冠疫情的威脅特別大。(示意圖/記者屠惠剛攝)
快樂缺氧的危害
但當缺氧狀態持續惡化到相當程度時,雖然大腦血流仍勉強維持在「代償階段」(Compensated state)時,卻對於其他器官組織,尤其是心臟的供血需求可能就達到危急狀態或臨界危險狀態,特別是病人己有心血管疾病的年長者或心律傳導不穩定的青壯年者時,就會容易發生心肌急性缺血或誘發心律不整、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心臟驟停(Sudden cardiac arrest)而導致猝死。
而且病患往往來不及表示呼吸困難就昏迷猝死。所以對於Covid-19病人,隨時監測血氧濃度的變化,非常重要,可以及早診治,避免因隱形或快樂缺氧的粉飾、假性安全感而讓病情急速惡化,甚至猝死。
一般來說,血氧濃度100%~95%時,這個血氧濃度屬於正常。如經過走動2分鐘後,血氧濃度低於95%,請隨時關注血氧含量。而當血氧濃度在94%~91%之間時,這個血氧濃度令人擔憂,可能預示着患有疾病。
若血氧濃度在90%以下,患者可能需要接受緊急X光掃描或心臟檢測。血氧濃度低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也可能導致瞬間的心肌梗塞,最惡化的情形就是猝死。低於80%可能會損害器官功能,例如大腦和心臟。
▲一般來說血氧濃度100%~95%爲正常值,但當濃度在94%~91%之間時,可能預示着患有疾病。(圖/高明見提供)
若確診Covid-19病患有快樂缺氧的症狀,他們可能嘴脣顏色會轉藍,皮膚或指甲也會變色成紅色或紫色調,或是在沒有進行辛苦勞力工作的情況下開始大量流汗,都有可能是快樂缺氧的徵兆。
而許多患有Covid-19的患者因爲沒有任何明顯症狀,因而並不自知。當Covid-19導致患者的肺部感染,從而降低其血氧濃度。而當血氧濃度處於低位時,患者可能會感到疲勞或呼吸急促,但卻可能不會感到任何不同, 這種情況是相當危險的。
呼籲患者應當持續使用指尖血氧儀監測自身的血氧濃度,直至情況改善一些。而如果患者的血氧濃度下滑,則應當立刻就醫或尋求醫療協助。
▲患者應當持續使用指尖血氧儀監測自身的血氧濃度。(圖/高明見提供)
▲指尖血氧儀。(圖/高明見提供)
熱門點閱》
► 吳崢/通知三餐、量體溫與收垃圾 廣播串起防疫旅館日夜與人情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