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預測樓市下跌期,何時見底能買房

相信很多購房者都在糾結,這輪樓市何時見底,而高盛出來預測了,說到了咱們的房價可能在2027年的第三季度見底,目前來看還只是下跌了一半,也意味着咱們的房價還得下跌3年半的時間。高盛也不是信口捏來的,人家的依據是美國2006年到2012年的下降曲線進行參考的,所以預測咱們的房價在2021年第三季度見頂後,將會經歷24個季度的下跌趨勢, 隨後才能拐頭向上。

有人說爲什麼咱們不會跟日本樓市一樣的走勢,而是會跟美國一樣呢,因爲咱們跟老美的經濟規模更接近,且貨幣和財政的政策都跟美國息息相關,而且日本房價在1991年一季度見頂後,一直到2009年才跌到底,算一下是經歷了72個季度,跌了18年。所以咱們還是不太會步日本的後塵跌這麼久的,不過再跌幾年是高盛的預言。

不僅如此,高盛還預測說咱們房價已經下跌了23%,按照過往的經驗來看,再下跌15%-20%是合理的,所以如果高盛的預測能成真,咱們這輪樓市下跌可以說才走了不到一半時間,後面的三年纔是真正煎熬的時刻,因爲房企在前幾年已經走到這個地步了,再來三年估計很多房企就不是暴雷了,而是直接破產甚至消失了,而且現在很多業主過往買的房子也都處於跌掉首付甚至直接爛尾的狀態,可以說買房的時機在這輪樓市非常重要,可能晚半年和早半年就是不一樣的結果。

當然,高盛過往的預測還是比較靠譜的,所以這次的預測也是深得很多網友的心,不過這只是對樓市一個趨勢的判斷,因爲三年的時間,很多政策的出臺和經濟的調整都會對樓市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肯定不會完全按照預測的線路走,但是陰跌的時間至少還要走幾年,而且房地產稅的出臺是一個分水嶺,如果明年出臺的話,可能跌幅時間會縮短一些,如果更晚一些出臺,跌幅的週期就可能會變長。而且咱們現在是在走擠牙膏式的託底市場,一線城市也在不斷試探市場的接受度,因爲大漲大跌對現在的行情來說都是無法接受的,那就是完全的硬着陸,現在追求的是穩房價和地價的軟着陸。

過往樓市的突飛猛漲其實本質還是依靠全民加槓桿的操作支撐的,大家一起借貸買房,槓桿率一路提升超63%,部分城市的居民槓桿率甚至突破了100%,那就意味着壓上了所有身家去梭哈樓市,一旦下跌,那就是要去跳樓的節奏了,這種高槓杆的發展抵抗不住任何風險期和下跌期,就想房企一樣,把市場想的太美好了,所以從頭部到腰部再到底部房企都紛紛出現暴雷的慘狀。

所以從現在判斷後續房價要見底,還是要有幾個條件,首先肯定是政策要基本出清,就是一線該一擼到底的就擼到底,不再給樓市任何附加的約束和限購等操作;其次是房地產稅要出臺,給到購房者一顆定心丸,到底怎麼收和要收多少個點,這都是影響大家買入多套房的重要因素;第三點則是大家的債務槓桿率要下降到合理的位置,要不就是提高大家的收入,要不就是降低房價使得房價收入比下調,不用再花二三十年的收入才能買入一套房,只有這樣纔可能持續提升購房的意願。現在其實很多人還是想買房的,但是顧慮太多了,高額的債務讓很多人沒辦法額外的去消費,所以包括結婚率的降低也是被影響的一方面,沒錢了,也結不起婚了。

可能大家回憶一下就知道,在2017年之後買入的這波人羣現在基本都在高位站崗,差不多六年的時間,套住了一大波以爲買房能賺錢的人,房地產的高峰期,不僅是賣地瘋狂,買房的人也是瘋狂的,這也是全民炒房最猖狂的時間段,因爲有前幾輪樓市暴漲的佐證,也讓大家也相信這一輪樓市會仿造過去的一樣,大家纔敢高位的梭哈買入,多米諾骨牌的遊戲就是這麼玩起來的。相信大家現在也發現,很多貸款的電話都呼個不停,因爲很多人都被房貸壓着踹不過氣,只要賺到錢都會盡量提前去還貸,也不捨得再去貸款消費了,所以金融機構的錢也很難貸出去,導致了資金的空轉,存量房貸利率的下降也是基於這個大背景才調整的。

所以如果這批高位買入的業主能夠順利軟着陸的話,纔可能產生新一輪的需求出來,當然,以前是可以不斷依靠新生人口來接盤的,只是從兩年前咱們的人口已經負增長了,未來的趨勢大概率還是繼續減少的,沒有新的人口出來,接盤俠只能靠存量的人口來接,相當於更多的是老業主之間互相買入賣出內捲了,如果後續大家的收入和就業穩定性能有所提升,槓桿率得到一定的下降後,才能看到樓市回暖和觸底的希望了,當然,樓市依然還是政策市,政策依然是左右市場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