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膨壓力鍋引爆 日本躉售物價 飆寫新高

4月份企業商品價格指數(CGPI)比去年同期飆漲10%,寫下1981開始追蹤這項數據以來的最大年增幅度。此結果超出市場預估的年增9.4%,並且連續14個月走揚。日本3月份CGPI經修正後年增9.7%。

因俄國向烏克蘭開戰引發供應危機,能源與原物料成本攀升,使得企業若不將成本轉嫁至消費者,獲利恐將遭到打擊,愈來愈多企業因應成本而調漲價格,消費者也開始感受到漲價壓力。

日本上月石油與煤產品價格飆漲30.9%,包括鐵、鋼在內的原物料價格躍升29.9%,木材與木製產品價格狂飆56.4%,非鐵金屬價格增加25%。

不像其他央行擔憂通膨竄升而緊縮貨幣政策,日銀(央行)至今仍然維持超寬鬆立場,預期成本推升的通膨不會帶領長期物價漲幅到達2%目標。

週一公佈資料顯示,以日圓計算的4月進口價格指數較去年同期躍升44.6%,顯示近期日圓重貶已令進口成本大增。

農林中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南武志表示:「企業一直試圖吸收節節上揚的成本,但從去年成本增長以來,企業已愈來愈難以承擔。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只好將額外成本轉嫁出去。」

然而,薪資成長遲緩難以提振消費者信心,使得日企對漲價態度猶豫不定,擔心會嚇跑消費者。另一方面,若企業被迫漲價後可能打擊民間消費,對日本脆弱的經濟復甦將造成不利影響。

南武志指出,「最終仍取決於消費者是否接受漲價。雖說人們可能會接受一定程度的調漲,但應該無法完全接受,進而打擊民間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