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飆36度小心曬昏! 專家提「熱傷害徵兆」:這段時間避免外出

中央氣象局預估今明兩天全臺白天最高氣溫將高達36度。(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天氣越來越熱!中央氣象局預估今明兩天全臺白天最高氣溫將高達36度,專家也提醒民衆要慎防熱傷害。國健署指出,天氣炎熱時,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或天氣炎熱的時間外出,若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羅素英組長表示,近年夏季氣候高溫炎熱,若在戶外悶熱環境活動長時間活動,且運動導致大量流汗後,如果忘記補充水分,即可能造成脫水。除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或天氣炎熱的時間外出,戶外活動應作好預防熱傷害保護措施,戴寬邊帽太陽眼鏡、穿着涼爽透氣衣物、注意防曬。

另外,也要儘量在陰涼處活動,減少太陽直曬時間、增加休息次數、定時飲用白開水等,民衆也要牢記預防熱傷害的從頭到腳5裝備,包括「寬邊帽、太陽眼鏡、涼爽透氣衣物、擦防曬乳、尋找蔭涼處」。

▲外出可攜帶防曬或是電扇等,幫助降溫。(圖/記者洪巧藍攝)

外出前30分鐘建議使用防水且SPF30以上之防曬乳,並每2小時補充1次,若爲敏感性肌膚可選擇標記有敏感性肌膚使用或無香味產品。外出時儘可能行走在通風蔭涼處,如樹蔭步道騎樓建築物下,避免太陽直曬,並自備水瓶定時喝水,養成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

國健署也提醒,如發現自己或家人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