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資產客愛買債財管2.0明燈

瞄準臺灣高資產族羣,全面開放財管2.0是金管會今年的重頭戲。圖/本報資料照片

14家銀行搶食財管2.0大餅

瞄準臺灣高資產族羣,全面開放財管2.0是金管會今年的重頭戲,加計臺新銀行入列後,已有14家銀行加入搶食高資產市場大餅。銀行觀察,高資產族羣以債券投資佔比最高,另隨降息議題及美國科技股與能源股表現,持續激勵股市表現,操作靈活海外ETF或股票佔比較去年度提升。

目前14家獲辦財管2.0包括外商銀行有瑞銀、匯豐及渣打銀行;本國銀行包括市佔率前三大的第一銀行、中信銀行及兆豐銀行,及合庫銀行、華南銀行、國泰世華銀行、臺北富邦銀行、元大銀行、玉山銀行、上海商銀、臺新銀行。

銀行主管分析,外銀具三大優勢,一是全球整合資源吸引跨國需求高資產客戶,二是結構型商品多元,三是專屬全球投資研究團隊;本土銀行則是持續強化私銀團隊服務,布建完整投融資平臺,打造資產管理專區,並升級海外財管平臺。整體而言,本銀外銀各具優勢。

北富銀2023年6月開辦財管2.0後,至今年1月底資產規模年成長210%,總管理資產規模成長率逾218%。北富銀指出,至今年1月高資產戶3成配置存款、7成配置投資與保險,由於降息風吹起,積極佈局債券部位,隨殖利率反彈持續佈局,至1月佔比33%。

兆豐銀表示,旗下財管具三大優勢,一是機器人理財雙組合,即基金加上ETF選擇;二是線上確認委託交易,省時便捷;三是客製化高資產管理與傳承規劃,爲高資產客戶提供境內外資產負債整理、資產配置與稅務計劃。

中信銀以產品優勢,具備整合系統平臺及自建評價模型,爲少數可自行管理衍生性金融商品部位風險能力的國銀,去年自產自銷境內結構型債近60檔,發行檔數爲國銀第一,去年底由香港分行發行境外結構型商品,使得至2月止境內外結構債逾10檔,未來隨法規鬆綁,結構債將再增加。

新加入的臺新銀行,在2019年就成立私人銀行事業處,近期推出五招「家族信託信福模組」,將助力高資產戶資產傳承,如股票大戶可透過信託折現優勢,信託期間將孳息留給下一代,運用每年贈與額度,轉移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