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記者的兩會“獲得感”

中國日報網3月12日電 隨着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落下帷幕,外國記者們紛紛表示,現場採訪讓他們得以近距離觀察到中國的民主制度,擺脫了一些西方媒體帶有偏見的報道。

《博茨瓦納衛報》報道國際關係的記者歐內斯特·米洛伊(Ernest Miloi)表示,來到中國,親眼目睹中國政治制度的運行,對我們幫助很大。置身其中,可以看到中國兩會的全過程。

有30年新聞工作經歷的米洛伊表示,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以前一直是本國視角報道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這是第一次來到中國報道兩會。米羅伊說,媒體參與報道兩會活動非常重要,因爲世界 "習慣了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道",而西方媒體的報道是有偏見的。

阿根廷國家通訊社(Telam)記者費爾南多·卡波通多(Fernando Capotondo)說,這是他自2015年以來第三次報道兩會,但報道中國的政治體制對他來說仍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因爲中國的政治體制與自己國家的政治體制大相徑庭。卡波通多說:"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爲這裡比西方國家更民主。"他還表示,在很多情況下,西方民主國家的選民不得不投票選舉那些不能代表人民的人。然而,全國人大代表是從各行各業選出來的,"在這裡看到這種差異,這是非常重要的"。

巴基斯坦記者阿里·阿巴斯·拉馬伊說,在採訪兩會之前,他誤認爲中國共產黨一部分人能做出所有決定。可是,當身臨其境地採訪兩會,他意識到,這裡由兩會代表集體行使職權,集體決定問題。

長期以來,一年一度的兩會一直是瞭解中國獨特製度的窗口,備受全球關注。

官方數據顯示,在報名採訪今年兩會的約3000名記者中,約三分之一來自港澳臺和海外,與往年持平。

記者們表示,兩會及會外採訪爲中國決策者闡述決策搭建了一個舞臺,清晰傳達中國的外交理念,減少外界對中國國內政策的誤解。

委內瑞拉新聞媒體《Correo del Orinoco》的弗雷德爾·阿方索 (Freidder Alfonzo)說: "兩會幫助我們瞭解了中國政府未來幾年的計劃、項目和建議,以及中國政府在各個領域努力實現的目標"。他認爲,中委兩國間合作廣泛,這些信息對委內瑞拉人非常重要。他還表示,中國維護和平、促進合作共贏的決心爲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中國外交和對外關係記者會會後,伊拉克電視網Rudaw的記者馬赫迪·法拉傑·哈米德(Mahdi Faraj Hamid)表示,一切都很好,很積極,尤其是中國的外交願景。這展示了中國對當前世界局勢的大國立場。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