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ESG:遙遙領先於同行?遙遙領先?綠色環保和公司治理下漏洞重重|ESG案例研究

出品|本站財經ESG

作者|盧怡君

從一個年產值不到2000萬的小廠到多元化、國際化的工業集團,三十多年間,格力電器完成了一個國際化家電企業的成長蛻變——蟬聯家用空調市場佔有率第一,實現連續18年家用空調市場佔有率領跑全球;

然而,格力電器這樣一個有着極高國際地位和“責任擔當”戰略定位的巨頭公司,在可持續實踐上的道路卻沒有那麼順利。

2022年,格力電器首次被納入國際權威指數機構——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簡稱“MSCI”),獲得的評級僅爲CCC級(最差),甚至被老對手美的(000333.SZ)、海爾(600690.SH)甩在了身後。

在查閱格力電器於2023年發佈的最新版《社會責任報告》(下稱“ESG報告”)後,本站財經ESG發現格力電器亮眼成績的背後仍存在諸多漏洞,MSCI評分低下的格力電器也並非無辜。

技術領先,細節全無

在綠色減排技術方面,格力電器可謂一直走在行業最前列。比如MSCI唯一給格力打出的高評分議題,就是“electronic waste”( 電子產品回收)。

據統計,格力電器而目前已擁有6個再生資源基地,覆蓋從上游生產到下游回收全產業鏈,首創廢舊家電逆向物流回收平臺“明珠綠環回收”,實現家電“送、裝、收一體化”[1]。

通過自建渠道回收,2023年前10個月實現舊機回收47萬套(臺),拆解後實現減排二氧化碳2.54萬噸。

而技術方面,格力電器在2023年又有了新的突破。2023年11月,格力鈦新能源“一種鈦酸鋰複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負極片及鋰離子電池”技術獲得中國專利金獎和紐倫堡發明展金獎。

根據格力電器官方披露,以支撐可再生資源併網應用場景爲例,按2021-2030年新增3%的風電配套儲能計算,相比其它電化學儲能應用該專利技術的格力鈦調頻儲能系統可減少3%風電功率浪費,提高清潔能源年均發電量約273.75GWh,相當於10年減少、碳排放量約204萬噸、相當於植樹25500棵。

不可否認在綠色減排方面格力電器有着卓越貢獻,這集中體現在產品在投入使用後的減排策略——電子產品回收、企業補貼用戶以舊換新、鈦新能源的使用,都給行業樹立了榜樣。但問題是,格力電器在生產產品過程中的自身能源減排問題是否有革新?或者說也同樣做到了綠色減排?

在《ESG報告》中,格力電器提及了廢氣治理、廢水治理和固體廢棄物治理三個層面。然而本站財經ESG發現,三項內容均只簡單提及廢棄物處理方法,至於排放量、轉化率等關鍵數據完全沒有涉及。在遙遙領先的綠色減排技術下,基礎數據的缺失成了硬傷。

《ESG報告》自身缺乏數據,而相關的負面新聞卻出現在了網絡平臺。就在2022年,《ESG報告》發佈的上一年,格力電器就被媒體爆出鄭州高新區格力工廠廢氣無組織逸散,導致居民和幼兒集體鼻出血。

綠色減排和綠色減排技術不能直接畫上等號,格力電器在環境治理方面仍然有許多細節問題待完善。

輿論風波或成隱患

除上述問題外,格力電器近年來所經歷的輿論風波也成爲了限制其ESG發展的隱患。格力電器不僅僅是一個家電巨頭,更是一個自帶流量的標籤,這就表示流量標籤下的每一個人物、話題,都會對企業形象造成影響。

作爲格力電器的董事長,董明珠個人IP和公司形象高度綁定,這也使得任何針對董明珠的負面新聞也會直接影響到格力的品牌形象。MSCI將企業經營活動過程中的各種行爲和決策定性爲corporate behavior (企業行爲),其中就包括高層管理人員的misconduct (可以理解爲中文語境裡的“失範行爲”)。[2]

2023年12月19日,董明珠提出“應該立一個法,如果員工離職,由下一家單位來賠償上家單位的損失和培養費。”這一言論立即讓格力電器股價一夜暴跌7%,格力市值一天跌掉132億。

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格力及格力相關人員出現在微博熱搜榜上的次數爲72次,遙遙領先美的與海爾。其中,董明珠出現次數高達37次。

而從百度指數發佈的數據也不難發現,格力電器的搜索指數雖董明珠個人搜索指數的波動而波動,董明珠的個人言行所造成的輿論不可避免地影響着格力電器的品牌形象。

來源:百度指數

從 “下一個董明珠”到“分手”撕破臉,孟羽童代表着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是社會窺探格力、董明珠乃至這個行業的窗口。這就導致孟羽童一言一行都會被網友與格力聯繫起來,甚至連其離職後的容貌變化,也被網友和格力掛上了鉤。

來源:知微事件

而孟羽童本人也沒有要回避的意思,直接將自己的個人簡介設置爲“前500強董事長秘書”。她與格力的“愛恨情仇”碰上這個內卷的社會,輕鬆便能製造出流量話題。

不可否認的是,董明珠和孟羽童曾爲格力做了一次成功營銷,但另一方面,二人之間的“恩怨情仇”,或也將使格力電器遭受流量的“反噬”。

除了孟羽童,董明珠與其員工王自如的緋聞事件在去年年底也曾引發媒體關注,隨後金星、傅盛等公衆人物的討論則將此次輿情事件推向了高潮,相關視頻不斷被傳播,並給格力電器造成重大負面影響。最終,這場鬧劇以格力電器向公安機關報案收尾。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對此事評論稱,“王自如的爭議言論,是格力電器企業文化亮起的‘紅燈’。”

經由此事,“沒看過格力工資條的男人”成了王自如的標籤,其個人行爲也影響着格力電器。僅在受訪言論事件發生3個月後,“王自如被強制執行3383萬”的話題衝上熱搜,再次將格力電器拉至輿論窪地。

公司治理短板明顯,勞工管理待提升

本站財經ESG注意到,格力電器董事長、總裁董明珠曾多次在媒體面前大談勞工福利問題,其中引爆全網的便是“只要是格力的人,一人一套房”。

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住房問題是否得到解決姑且不論,觸及法律法規政策紅線的住房公積金卻先出了問題。

2022年,一份珠海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訴求答覆書截圖在網絡流傳並引發網友熱議,該答覆書顯示,某員工在格力電器公司工作近十年,但公司只爲其足額繳納了6個月的住房公積金。

對此,格力電器迴應表示,正在研究補繳方案以及覈算補繳金額,不過並未給出明確補繳時間。事後補繳情況如何便不得而知了。

除此之外,勞工滿意度也是格力電器公司治理所存在的問題。

格力電器在《ESG報告》稱,關注職工需求——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員工投訴熱線、線上互動交流、民主生活會等方式與員工進行互動,討論公司發展和職工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將職工的基本利益作最終決策的立足點,落實問題解決方案;推進廠務公開,優化公司管理機制。

但本站財經ESG發現,這更多僅僅爲自上而下的流程,具體落實結果並無詳細披露。

參考文獻:

[1]《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格力電器

[2]《格力電器ESG觀察,評級爲何墊底?》; 阿爾法工場ESG

[3]《格力王自如受訪言論風波分析報告:高管言論“尺度”拿捏不當的影響 | 探輿論場》;知微數據

[4]《企業ESG報告分析之“格力”》;善網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