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島問題 歐洲給川普補課
(圖/路透)
川普發表關於格陵蘭島問題的各種講話與提議,激起世界和丹麥的強烈反應。川普發表這種措辭強硬講話的動機,無疑是複雜的,但具體目標,目前還看不太清楚。
1月20號,川普沉着臉在白宮宣佈就任美國第47屆總統。川普特意在1月17日就職前的記者會上,提議美國應擁有格陵蘭島,並宣稱「不排除使用軍事力量」。在就職演講中,川普再次提出格陵蘭島問題,言辭上也毫不忌諱。英國《金融時報》描述了美國對丹麥的這種「極度施壓」:美國總統川普與丹麥首相弗雷德裡克森就格陵蘭島問題進行了「激烈」的通話。川普稱他對美國接管格陵蘭島一事,是「認真」的。
實際上,去年11月川普贏得總統選舉後,丹麥政府就與川普進行了外交上的非正式對話。歐洲知情高級官員也指出:儘管丹麥同意在軍事基地和礦產開發方面可以跟美國開展更多合作,但「雙方通話結果,非常糟糕」,稱川普態度「咄咄逼人」。
丹麥長期奉行親美外交。川普「不排除通過軍事或經濟脅迫手段奪取格陵蘭島控制權」的表態,在國際社會引起軒然大波。丹麥首相弗雷德裡克森宣佈:「格陵蘭島爲非賣品」後,立即飛往歐洲,尋求更多的支持。丹麥民衆也認爲這是對丹麥主權的不尊重。格陵蘭島自治政府也表示,他們對成爲美國的一部分不感興趣。
川普第二次就任初始,就將美國對外政策向外擴張的特點,做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如巴拿馬運河的管轄權、更名墨西哥灣爲「美國灣」,「建議加拿大成爲美國第51個州」,準備接管迦薩走廊等。格陵蘭島問題,也成爲川普給世界「上課」的要點。試歸納爲:
其一,展現其個人風格。以「高度的不確定性」,衝擊國際秩序,以突出川普主義的影響力。
其二,運用 「極度施壓」的手段,包括以使用武力進行要脅。通過川普的講話、推文,有意讓世界「亂成一團」。
其三,毫不顧忌他擬議的行動可能違反國際法。展示川普政府的對外政策奉行實力原則,「唯有實力的使用,纔是實現目標的可靠手段」。
歐洲與世界,也給咄咄逼人的川普「補了一課」。
丹麥以一己之弱,堅持格陵蘭島不是「私人領土」,而是丹麥王國一部分立場。堅持任何涉及格陵蘭島的事務,都需要得到丹麥政府的同意和支持。丹麥首相除了拒絕出售格陵蘭島之外,強調「這是一個擁有自己文化和歷史的地方」。顯示國家雖小,尊嚴不可犯。
川普的「購島說」,也是對歐州共同安全條款保護格陵蘭島能力的挑釁。同時美國在北極問題上,打着「加強與盟國和夥伴安全合作」的旗幟,對歐洲進行誘惑。這一次,歐洲展現出罕見的團結,嚴厲警告美國,不得侵犯歐洲國家的邊界。
德國總理蕭茲表示,絕不能用武力改變邊界。強調「邊界不可侵犯的原則,適用於每一個國家」。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在格陵蘭島問題上,歐洲國家應該覺醒,應該更加積極地加強歐洲的安全和競爭力。主張歐盟在面對國際事務時,應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增強歐洲戰略自主性。
歐洲在格陵蘭島問題上對川普的「補課」表現爲:既沒有接受川普的「美國第一」,也沒有表現出對川普行動「另眼相看」。
目前格陵蘭島問題的動向,可看作是美國官方政策的「試探氣球」與川普個人行事風格之間的一種平衡。「入侵」格陵蘭,不可行。(作者爲上海臺灣研究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