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然資源“上戶口” 重點區域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穩步有序推進

人民網臨沂4月22日電 (歐陽易佳)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在2024年第55個世界地球日主場活動現場,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局長鬍善順表示,經過十年多的探索,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從無到有,從構想到建立,從理論到實踐,從試點到鋪開,制度框架基本建立,重點區域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穩步有序推進。

“在頂層設計方面,2019年,自然資源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暫行辦法》。2020年,印發《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操作指南(試行)》。”胡善順說,通過陸續研究出臺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相關技術標準,建設了全國統一的登記信息系統,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制度和工作體系全面建立實行。

胡善順介紹,在組織實施方面,重點區域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有序推進。2022年12月28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在全國率先完成公告登簿,打通了確權登記“最後一公里”。2023年9月28日,上海崇明東灘國際重要溼地實現登簿,這是我國首個由國家登記機構完成登記的重點區域,也是溼地類型自然資源首次實現登簿。

截至目前,武夷山、大熊貓國家公園,江蘇大豐麋鹿、山東昆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近百個重點區域相繼登簿,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已覆蓋自然保護地、森林、溼地、草原、河流、湖泊、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海域、無居民海島等各類自然資源。

胡善順表示,隨着一批重點區域自然資源相繼登簿,自然資源確權登記逐步實現了落地見效:

一是明晰產權主體和權屬邊界,維護資源資產權益。通過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劃清邊界、確認權屬,明確自然資源資產“誰所有”“由誰管”,推動解決所有權人不到位、所有權邊界模糊、權益不落實等問題,爲所有者“主張所有、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承擔責任、落實權益”提供產權依據。

二是夯實生態保護責任,服務生態文明建設。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劃定的既是生態權益邊界,也是生態安全邊界。登記簿記載自然資源權屬狀況、自然狀況,同時關聯“三區三線”等公共管制要求,登記結果具有公示公信效力,接受社會監督,爲自然資源有效監管、嚴格保護和所有者權益行使,爲保護自然生態空間、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提供產權支撐。

三是實現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和不動產登記的融合銜接,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保護體系。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是生態文明改革背景下不動產登記的拓展。統一登記制度實施以來,確權登記的範圍從土地、房屋,到林地、草原、海域,逐步擴大到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溼地、水流等自然資源,進一步豐富完善了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保護體系。

胡善順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不斷完善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制度規範,強化改革協同,有序推進重點區域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積極探索推進登記成果應用,爲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基礎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