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2023年海洋災情總體偏輕

中國日報4月23日電(記者 趙磊)近日,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在第55個“世界地球日”主場活動期間,發佈了《中國海洋災害公報》。

據公報顯示,2023年,影響我國的海洋災害以風暴潮和海浪災害爲主,伴隨赤潮、綠潮等生態災害。13次海洋災害過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25.1億元,死亡失蹤8人。與近十年(2014-2023年)平均狀況相比,2023年海洋災情總體偏輕,直接經濟損失和死亡失蹤人口分別爲平均值的44%和29%。與2022年相比,2023年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有所增多,死亡失蹤人口幾乎持平。

2023年,我國沿海發生風暴潮過程14次,7次造成災害,直接經濟損失24.8億元。近海發生災害性海浪過程28次,直接經濟損失約2600萬元,死亡失蹤8人。2022/2023年冬季,海冰冰情較常年略偏輕,冰級2.5級,海冰最大分佈面積2.4萬平方千米。2023年我國管轄海域未發生海嘯災害。近海海域發現赤潮46次,累計面積約1500平方千米,其中,有毒有害赤潮29次。

此外,2023年滸苔綠潮繼續影響我國黃海海域,最大覆蓋面積約998平方千米,與近十年平均狀況相比,2023年滸苔綠潮具有整體規模大、分佈範圍廣、主體位置偏南等特點。

總體來看,風暴潮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重,佔總直接經濟損失的99%;造成人員死亡失蹤的全部是海浪災害。從單次海洋災害過程看,2305“杜蘇芮”颱風風暴潮災害造成的損失最重,福建省海水養殖、海岸防護工程和漁船均不同程度受損,直接經濟損失約14.6億元。

分區域來看,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6個省(自治區)出現不同程度的災害損失。福建省直接經濟損失最重、死亡失蹤人口最多,分別爲21.2億元和7人,佔總直接經濟損失和總死亡失蹤人口的85%和88%。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