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唐詩去旅行》再尋“詩和遠方”

原標題:《跟着唐詩去旅行》再尋“詩和遠方”

北京日報記者 邱偉

人文紀錄片《跟着唐詩去旅行》(第二季)正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節目把大衆記憶深處的唐詩作爲旅行指南,前往祖國壯闊山河尋找唐詩誕生的現場、觸摸唐代詩人的內心世界,這段充滿詩意的文化之旅也與當下的文旅熱潮相互呼應。

詩詞啓發完成追溯旅行

唐詩是中國人的文化記憶,《跟着唐詩去旅行》結合了中國詩歌的美妙傳統與現代傳播方式,再現“詩和遠方”的文旅之路。《跟着唐詩去旅行》(第二季)共6集,分“石鼓歌”“寒江雪”“出塞曲”“琵琶行”“雙星會”“相見難”六個主題。紀錄片追隨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李商隱、白居易、岑參、王維、王昌齡等詩人的足跡,帶領觀衆相聚唐詩現場。西川、蔡天新、韓鬆落、楊雨、魯大東和黃曉丹六位文化嘉賓作爲這場旅行的“伴遊”,帶着任務上路,從詩詞出發完成一次旅行。

在該片總導演李文舉看來,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唐代是空前的大一統國家,旅遊成爲唐代讀書人的必修課,很多詩人都歷經了壯遊和漫遊階段,杜甫曾有十年壯遊經歷,李白離開四川后也有過十多年的漫遊歷程。千百年前,在沒有汽車、高鐵、飛機的時代,唐代詩人的足跡之遠超乎想象。《跟着唐詩去旅行》第一季的主題是重返唐詩發生地、體會詩人人生,第二季則聚焦於影響詩人人生和詩歌創作的關鍵階段,時隔三年再次爲觀衆帶來驚喜。

重返現場探尋唐詩秘密

唐朝人留下兩千多首邊塞詩,邊塞詩最高光的時刻獨屬於盛唐。王昌齡、王之渙、王維、岑參、高適……一千年前,他們渡過黃河的激流駭浪走向遠方。作家韓鬆落在西北長大,在紀錄片中他重新出發,在甘肅的長河、大漠、黃沙、落日中重新遇見邊塞詩人羣,在一聲聲《出塞曲》中翻開金光燦燦的唐代詩卷。旅途中每到一個地方,韓鬆落都努力設想,當年那些從中原、從南方來到西域的人,他們的所思所感。他說,這是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旅行,“走過這趟行程的我,和沒有走過這趟行程的我,是兩個我。”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在“寒江雪”篇章中,數學家、詩人蔡天新帶領觀衆重走柳宗元的貶謫之旅。在數學的世界裡,蔡天新經常能體會到孤獨的滋味,也越來越喜歡柳宗元和他的五言絕句《江雪》。前往曾經滿是煙瘴、蠻荒的湖南和廣西,蔡天新踏上尋訪柳宗元足跡和詩歌的旅程,終於發現了作品中的天地、山水和內心。

公元815年,43歲的詩人白居易貶謫江州,也就是現在的九江。第二年,他在這裡創作出了他一生中最爲重要的作品之一——《琵琶行》。在這首詩裡,白居易感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紀錄片中學者楊雨探訪九江,在白居易江州時期的詩歌創作中尋找其心態、認識轉變的過程,鏡頭捕捉唐詩與當下生活的隱秘鏈接,在現代日常生活中尋找白居易詩中的詩意。

導演心聲

穿越的感覺震撼又幸福

“我們關注韓愈的嶺南之行,關注柳宗元永州十年貶謫歲月裡幾近崩潰的心靈,關注盛唐邊塞詩人們第一眼看到的大漠,關注白居易在‘江州司馬青衫溼’之後的內心轉變,關注李白和杜甫千古一生的友情,也關注一生平凡普通的李商隱那令人驚豔的豐富內心世界。”導演李文舉告訴記者,第二季更多關注和觸摸唐代詩人的內心世界,紀錄片又沿着這一脈絡去感受華夏大地的山川風物和依然蓬勃的詩情,爲觀衆鋪展開一幅波瀾壯闊的史詩畫卷。

這一季製作過程中,李文舉最有感觸的一幕是在拍攝李商隱這一集時,團隊前往洛陽古墓博物館拍攝趙逸公墓壁畫,壁畫上有特別清晰的唐代仕女畫像,這些仕女畫和李商隱同屬一個時代,相當於李商隱時代的照相簿。節目中服飾史學者陳詩宇根據這些仕女畫進行了復原,從服飾到妝容,甚至模特,都幾乎是壁畫上仕女的翻版。“拍攝的時候是凌晨,我們親眼看着古代壁畫上的人物,穿着繡花的裙裝、雲髻上插滿金飾,臉上化着李商隱時代特有的‘血暈妝’,一步步走近現實,真有一種穿越到唐代的感覺,又震撼,又幸福。”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