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輔法後新工廠暴增萬家 近三分之二爲求合法特登

工廠管理輔導法》去年3月通過後,統計才8個月,新登記工廠就暴增1.6倍,其中近三分之二爲特登工廠。(圖/經濟部提供)

讓低污染違章工廠就地合法的《工廠管理輔導法》去年3月通過,造成新工廠登記數大爆發!據經濟部統計,到去年11月止,新登記工廠家數達9925家,較前一年大增1.6倍。其中將近三分之二是尋求合法納管的特登工廠。

過去政府以「臨時工廠登記」納管低污染農地工廠,合法者少。《工輔法》修法後,改以「特定工廠登記」納管。凡2016年5月19日(含)前,已存在且符合低污染工廠,可在修法後2年內申請特登工廠,10年內完成第一階段改善,就可以拿到特登證。

經濟部統計,去年3月20日開放後,到11月爲止,新登記工廠家數已達9925家,較2019同期大幅增加157.6%。其中特定工廠登記6399家,佔新登記工廠64.5%最多,一般新登記工廠35.3%次之,補辦臨時工廠登記因期限至6月2日止,僅24家最少。

新登記工廠行業別,以「金屬製品業」有3609家最高,次爲機械設備業1260家、塑膠製品業850家,與全體登記工廠的產業結構相符。縣市別觀察,新登記工廠以臺中市2301家居首位,彰化縣1861家第2位,新北市1222家第3。

但是若扣除特定工廠,2020年前11月新登記家數則呈減少,新登工廠變成以新北市721家居冠,臺中市675家轉爲第二。

值得一說的是,去年工廠歇業家數不增反減。前11月歇業工廠爲2529家,較2019年同期減少8.2%,與近幾年比較亦相對較少。經濟部表示,顯示臺灣未因疫情而出現工廠歇業潮。

由於特定工廠需要更新或增加設備,經濟部表示,依照該部中部辦公室推估,新法施行後,10年內取得特定工廠登記家數將達4萬5000家,預期可累計創造1至2兆投資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