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中國經濟新機遇|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堅定走全球化之路

(原標題:共話中國經濟新機遇|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堅定走全球化之路)

新華社布達佩斯/合肥4月22日電(記者曹筱凡 宿亮 張紫贇)2023年3月,匈牙利投資促進局將年度創新產品投資獎頒發給蔚來能源歐洲工廠。這家工廠生產的產品是能夠容納下一整臺運動型多功能汽車的換電站。眼下,歐洲街頭不僅看得見蔚來汽車,多座換電站也已投入運營。享受更便利的加電體驗將幫助保守的歐洲消費者更容易接受電動汽車。

當下,歐美對於快速發展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持兩種迥然不同的態度。有老牌車企看重中國產業優勢,與中國夥伴共求創新突破;也有保守聲音指責中國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或存在“數據威脅”,要求備案、審查、課重稅。

1月26日,在匈牙利比奧托爾巴吉,一名工人在蔚來能源歐洲工廠工作。新華社發(弗爾季·奧蒂洛攝)

面對外部環境挑戰,對中國企業來說,是回到龐大的國內市場“閉門造車”,還是通過全球化發展路徑整合資源、打造更加穩定、可靠、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

記者在安徽走訪一線企業中發現,無論是產品出口還是產業鏈“出海”,繼續以全球化發展路徑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水平打造核心競爭力仍是業界共識。

在安徽省寧國市,全球頭部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中鼎集團的展廳裡,標註着企業在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研發、生產、配送的跨國經營佈局。

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夏迎鬆告訴記者:“我們的競爭優勢來源於全球化產業佈局。面對外部障礙,中國企業更應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共同構建供應鏈。在新能源汽車以智能駕駛爲競爭重點的‘下半場’,中鼎將在集成化、信息化、自動化領域繼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4月15日,參展商在第135屆廣交會上向採購商介紹太陽能電池組件展品。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自2008年開始,中鼎以“全球併購、中國整合”戰略走出一條有特色的全球化之路。這家企業通過收購海外企業,並引導其“反向”投資中國設廠,把海外技術優勢和高端人才引進中國,在消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再創新,成功融入全球汽車產業鏈。

隨着中國汽車產業在新能源時代持續進步,中鼎也在產業鏈中持續成長,已從原來的資本輸出與技術儲備,逐步過渡到人才、管理和文化輸出,全面推進海外工廠的成本管控和精細化管理。

在安徽合肥市肥西縣,均勝汽車安全系統(安徽)有限公司的工廠正在緊鑼密鼓地生產中。繁忙的機械手進行全流程生產加工、AGV小車穿梭搬運已經下線的汽車安全氣囊、高等級碰撞實驗室測試每一款安全氣囊……每個細節都展現着業內頂尖水平。

企業負責人張華煒介紹,之所以選擇在這裡建廠,是因爲肥西縣具有強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集羣優勢。均勝安全在此建立的合肥新產業基地,涵蓋研發中心、測試驗證實驗室、乘用車方向盤以及安全氣囊生產中心。

安徽省肥西縣在建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2024年1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陳家樂攝)

均勝汽車安全系統總部位於美國奧本希爾斯,全球運營遍及25個國家,是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十幾年來,均勝電子通過自主研發與海外併購實現了技術跨越,進入汽車電子、汽車安全等高端汽車零部件領域,切入到全球頭部主機廠的供應鏈體系,最終完成了全球化業務佈局,並積累了大量技術優勢,成爲汽車產業鏈全球領先的供應商。

從產品上就能看出均勝電子多元佈局帶來的成本和效率優勢。以安全氣囊爲例,氣囊採用的PA塗層布料由菲律賓工廠生產及採購,氣囊裁切與縫製主要在湖北荊州工廠進行,氣體發生器在浙江湖州工廠製造,最後摺疊和組裝工序在上海完成,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

均勝汽車安全項目籌備組負責人董勁鬆告訴記者,公司向國內外整車製造企業提供優質、可靠的汽車安全系統相關技術與產品,爲全球汽車產業發展打造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產業鏈。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以開放心態積極進行全球化運作,正在不斷生髮出巨大創造力,也爲全球經濟綠色轉型和技術進步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參與記者:眭黎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