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2027年難有武統臺灣的能力

(圖/新華社)

美國國防部11月29日向美國國會提交長達196頁的 「中共軍力報告」,臺海局勢佔相當篇幅,除列出中共可能對臺灣發動的四項軍事行動外,也特別指出中共希望共軍在2027年達成有武統臺灣的能力。

由於美國國防部並未在報告中,詳細說明共軍武統臺灣的能力具體包括哪些項目,但推測還是以飛機、船艦與飛彈等「有形」的武器裝備數量爲主,但在聯合後勤支援與執行現代化聯合作戰能力,這二項重要的「無形」因素,共軍要在2027年達到武統臺灣的標準,機會似乎不大。

在部分共軍討論後勤支援的學術著作中,慣常將武力犯臺稱之爲「大規模聯合作戰」,是動員數個戰區,涉及各軍兵種的大型聯合作戰;同時還要做好「應付強敵干預」和「其他戰略方向出現連鎖反應」的準備,因此要追求速戰速決。

現階段共軍仍不具備武力犯臺「速戰速決」的能力,主因除航艦、大型運輸機、兩棲突擊艦、中大型直升機等「有形」武器裝備數量仍不足外;共軍聯合後勤支援的能力與效率,仍無法支撐共軍對臺灣發動一場快速的作戰,更是其中的關鍵因素。

在2015年習近平推動軍事改革前,共軍原本七大軍區的後勤與動員體系,仍是以冷戰高峰時期,爲應付美國與蘇聯的大規模入侵爲想定來設計,因此強調的是「誘敵深入」與「後退決戰」,使共軍主要的後勤保障基地與軍需物資儲備基地,都比較偏向內陸。導致在2015年軍事改革前,共軍在沿海地區缺乏武力投射所需的預置型、前進型後勤支援基地。在軍需物資儲備的分佈方面,也存在共軍學者口中的「一線空、二線弱、三線遠」等情形,難以有效支撐武力犯臺作戰短期內,精確投送大量人員與物資的需要。

更令共軍頭痛的是,要將七大軍區時期「國土防衛、後退決戰」型的聯合後勤與國防動員體系,調整爲符合新時期「武力投射」任務的體系;涉及許多大型基礎設施的改良或興建(例如港口與交通網),與民間商業設施的整合(例如物流業與倉儲業)。但這些項目絕大部分是在共軍的權責範圍外,所需的跨部會、跨省市協調與整合工作極端複雜。

在執行現代化聯合作戰的能力方面,共軍近年雖然有大量的新裝備進入戰鬥序列;但在將這些不同軍、兵種的武器設備妥善整合,實施現代、高效率的一體化聯合作戰的能力上,卻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一個明顯的例證是,中共中央軍委直到2020年11月7日,纔開始實施新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作戰綱要(試行)》;這還只是共軍整套現代一體化聯合作戰準則體系的最頂層,後續還要持續依照新版《聯合作戰綱要》的指導,漸次完成各軍兵種及各階層的作戰條令體系,等新版的聯合作戰準則體系全數完成後,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讓共軍各級指揮官、聯合作戰參謀軍官與任務部隊熟悉並有效執行。相信這也是英國秘密情報局「軍情六處」(MI6)前行動與情報總監及副局長殷克斯特表示 「共軍大約還需要10年,才能發展出貨真價實、可靠的聯合作戰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雖然聯合後勤支援與執行現代化聯合作戰能力仍不足,使共軍在2027年之前很難具備武力犯臺可以速戰速決的能力;但北京是否會武力犯臺,主要取決於北京對兩岸局勢發展的政治判斷。一旦北京對兩岸情勢的發展感到絕望,或是華府與臺北已經明顯跨越北京所劃設的紅線,這時就算共軍戰力未達標準,北京也非打不可。(作者爲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