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武統迷思 臺灣被動因應

(圖/取自微博@兵工科技)

不管是中國大陸或美國,沒有官員公開認爲2027中共將武統臺灣,但部分臺灣媒體常將2027年當成兩岸關係的關鍵時刻,認爲是武統臺灣的極可能時間點。

2027成爲流行話題,源於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2021年3月在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做證時的說法,根據某些媒體報導,戴維森說臺灣有事的威脅可能在未來10年內,實際上可能是6年內發生,他預測中國將在2027年以前對臺動武。

但細看參議院的影片紀錄,戴維森的口頭說法並沒如此肯定,他提交的正式書面證詞比口頭更保守,完全沒有「6年內動武」的字眼。戴維森卸任後於當年9月接受日本共同社專訪,再度觸及2027議題,臺灣輿論因此認爲這是2027年中共可能武統的更明確訊號,但報導原文裡,他發出的警語是,中共可能達到其地緣政治上的優勢,強迫臺灣,使其因爲極端的、外交的與經濟的壓力與緊張而投降。意謂臺灣是否屈從統一,涉及的不只武力因素。

今年10月,2027的討論又掀風潮,有臺媒報導「CIA局長:習近平指示解放軍2027年前準備武力控制檯灣」,但該局長實際的說法是「(習近平)也指示他的軍隊…最遲在2027年準備好可以成功侵略臺灣的行動」。準備好不代表一定會行動,在該專訪裡CIA局長說了,習近平更傾向尋求不使用武力。2027年是中共推動國防的階段性現代化目標,不是要武統臺灣。

美國政界的話語被臺灣輿論選擇性使用已成通病,武統不是當下中共的政策,從二十大工作報告迄今,儘管臺灣忙着談論2027武統,中共官方的文字都很清楚,政策主軸是和平統一。12月1日大陸國臺辦主任劉結一在中共中央委員會機關刊物發表了〈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再次強調「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統一的大政方針」,在談〈總體方略〉的「意涵」及〈總體方略〉的「實踐要求」時,他重複提「融合發展」,也引述「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這些都是習近平自己的語言,都是習認爲推動兩岸關係的關鍵戰略。既然要融合發展,就不可能武力犯臺。

劉結一的文章承襲了中共臺辦在〈舉辦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報告會〉的宣傳文字,劉結一的新文章以「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爲主標題,解釋其意涵也列出實踐要求,有章節標題,但在實踐上只有概念而沒具體作法,這文章昭示了之前臺灣各界以爲所謂「新總體方略」將是對臺新政策的出爐,具體內容可能涉及統一後臺灣治理的安排,甚至牽涉到會不會派軍駐臺,這些揣測都落空。

所謂「新總體方略」,是既有的或正在發展中的構想的彙編,且是概念性的,不是一本有全新內容的新政策,更不是臺灣學界曾預言的,「新總體方略」的出爐將一次性地解決臺灣問題,劉結一的新文章提到:「願意爲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着力探索兩制臺灣方案」意味着很多構想都仍在討論,沒定案。

沒定案不代表中共靜待時機的到來,習近平不急着武統不代表被動因應世界局勢變化。相對地,此刻中共學界、智庫對於相關議題有不少討論。對臺灣而言,當中共有明確的政策目標時,臺灣儘管朝野都以「中華民國」爲最大共識,但這是現況的描述,臺灣以現況的共識去面對陸方的未來主張,相對被動,當下臺灣民主體制的認同政治下,難以產生未來主張,這是臺灣很難跳脫的宿命。(作者爲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