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高管變動再突破300人,知名基金經理“辭官”多

行至年尾,各家基金公司高管變動也趨於頻繁。泉果基金、前海開源基金、益民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日前出現高管變動。截至11月25日,本月高管變動數量已經達到39人,涉及22家公司。無論是總人數還是基金公司數量,均是近4年同期數量最高。

拉長時間來看,今年以來的公募高管變動人數已經擴至317人,超過了同期基金經理313位的離職人數,同時行業已經連續6年每年超過300人,公募高管人才的流動愈加常態化。

第一財經注意到,與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卸任高管職務的知名基金經理明顯增多,卸任原因也不盡相同。據不完全統計,年內至少有15位基金經理卸任高管職位,部分是出於職業規劃離開公司,有些則是想回歸投研。

從投而優則仕到卸任“官位”,這一趨勢爲何產生逆轉?一位從業多年的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與第一財經交流時表示,從投資崗向管理崗晉升,是對該基金經理的肯定和激勵,也是爲了避免人才的流失。但長期下來,並非所有人都能平衡“投”與“仕”的雙重身份。

“除了要保持優秀的投資能力,還要有良好的團隊管理和領導能力,比如溝通協調、團隊建設等,有些基金經理是難以兼顧的,就會在管理與投研之間重新選擇。主要還是看基金經理自己的職業規劃。”他說

任莉12日後恢復履職

11月25日,泉果基金董事長任莉恢復履行董事長職務,距離其公告“因個人原因暫不能履職”僅12天。在此之前,任莉被有關方面帶走協助調查而失聯的消息,就已開始在業內流傳。如今恢復履職的消息一出,也讓這場“失聯”傳聞落下帷幕。

泉果基金成立於2022年2月,是公募行業中23家個人系基金公司之一。包括任莉在內的公司發起股東均是曾經的東方紅資管核心人物,如原董事長王國斌、首任研究總監姜荷澤,以及曾經的首席風險官、首席信息官、合規總監李雲亮。

在這場傳聞發酵的10余天裡,任莉的營銷能力、與招商銀行的友好關係也再次被業內關注。2010年,脫胎於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總部的東方紅資管成立,此時,王國斌和任莉均是核心人物。

“任莉是醫藥銷售出身,自身的能力非常強。當時(即東方紅資管時期)她和招商銀行的渠道人士關係是不錯的,加上很多銀行渠道、財富總也是來自招商銀行。對於這份人脈,當時我們都很羨慕。”一位在基金市場營銷領域從業多年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

另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告訴記者,“業內之前是有這種說法,東方紅資管的崛起,離不開招商銀行零售渠道的大力支持。”據第一財經統計,東方紅資管發行的首隻封閉兩年半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首隻三年創新封閉式的權益類基金產品,託管人均是招商銀行,募集規模都在16億元以上。

一份來自2018年的專訪信息也顯示,當時的招商銀行財富管理部投資類產品研發團隊主管曾表示,早在2010年就開始與東方紅合作,在東方紅規模還比較小的時候,招行的代銷佔比就比較高。

據第一財經統計,以基金成立日計算,截至2021年7月底(8月任莉離開東方紅資管),東方紅資管共發行了72只基金(不同份額合併計算),其中招商銀行作爲基金託管人的產品數量爲27只,佔比超過37%。從“積極性”來看,這些產品裡,發行天數在10日之內的有32只,招商銀行佔比爲44%。

“那時候他們業績好,而且投教捨得投入,當時很多基民不太懂基金,東方紅資管那種(投教)做法就深得招行的喜愛。”前述資深人士表示,後來任莉與王國斌成立了泉果基金,業內也認爲招商銀行依然會給予支持。

2022年弱市中,泉果基金髮行的首隻基金產品,即泉果旭源三年持有的託管人仍是招商銀行。記者當年從渠道人士處獲悉,該產品首日認購已超80億元,次日便因募集規模突破百億上限而提前結募,成爲當年的“爆款”產品。

“明星升官”到卸任

除了任莉以外,近來也有多位基金公司高管出現變更,如上週(11月18日至24日),前海開源基金董事長李強因個人原因離任,益民基金副總經理兼固定收益投資總監、固定收益投資部總經理王健升任總經理等。

據第一財經統計,截至11月25日,雖然本月還未結束,但月初以來的高管變動數量已經達到39人,涉及22家公司。無論是總人數還是基金公司數量,均是近4年同期數量最高。

拉上時間來看,今年以來的公募高管變動人數已經擴至317位,超過了同期基金經理313位的離職人數,同時行業已經連續6年超過300人。從數據分佈來看,基金管理人高管變更集中出現在副總經理層面,年內變更人數達到120人,共涉及76家基金公司。

據記者觀察,副總經理向來是每年變動最多的職位,在過去,大多是因爲總經理或副總經理是機構聘任的職業經理人,與公司發展理念是否契合、能否承擔起經營管理的責任等方面原因均會導致其職位變動。

與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卸任高管職務的知名基金經理明顯增多。據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年內至少有15位基金經理離任副總這一職位。如本月初,信達澳亞基金馮明遠因工作安排離任副總經理,轉任了公司首席投資官,仍任聯席投資總監和基金經理。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馮明遠此舉是爲了專注投資。

這樣的情況並非孤例。此前萬家基金黃海、喬亮因工作安排離任副總經理,前者轉任公司投資總監、首席投資官、基金經理,後者轉任公司首席量化投資官、基金經理。此外,南方基金史博、安信基金張翼飛也都卸任了副總職務,專注投研工作。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投研出身的公募副總卸任是發出離職信號。例如今年7月,華泰柏瑞基金原副總經理李曉西離職,9月加入信達澳亞基金。興業基金知名基金經理錢睿南則先卸任副總職位,後卸任所管產品。協會數據顯示,其基金從業資格在10月已歸屬惠升基金。

在業內人士看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投而優則仕”是公司留住明星基金經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多位基金經理因業績亮眼而升任高管。然而,隨着主動權益基金進入業績和規模的雙重低谷,投研難度加大,這一情況也有所變化。

“主要是因爲擔任高管以後,和投資無關的行政事務太多了,比較分散精力。”華北一位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即使是給個頭銜掛個名,但一些高管序列的會議等內容還是需要參與,有些基金經理比較喜歡投研,對管理工作熱情沒有那麼高。

事實上,有些基金經理也有類似表達。卸任副總經理職務後,張翼飛在一篇專訪中稱:“我其實不太喜歡做管理,更希望把個人的時間和精力,聚焦到投研工作上。管好賬戶這件事,即使全身心投入,也仍是一項無止境的事業。”

不過,也有基金公司人士告訴第一財經,這一選擇背後或許也有公募行業限薪降薪的傳聞影響。他表示,“對於明星基金經理來說,管理的規模大、業績好,其實待遇就很好了。當了高管,不僅精力會被分散,加上退薪、降薪的傳聞還有嚴監管等方面的要求,受到的限制也更多,所以性價比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