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和私募紛紛出手自購!市場反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龐華瑋 廣州報道

市場調整的背景下,今年以來,不少公募和私募機構,以及基金經理紛紛出手自購,彰顯對後市的信心。

今年以來,私募機構已宣佈自購超3億元,公募機構已合計自購近5億元,同時多位基金經理紛紛帶頭自購自己的基金。

私募自購

2024年2月6日,幻方量化發佈自購公告表示,幻方量化將於今日以自有資金2.5億元申購公司旗下產品並投向A股市場。

該機構表示,“今年以來市場波動加劇,出現了非理性的下跌。越是在這種困難時刻,我們就越應該堅定信念,克服挑戰。我們始終相信市場會逐步回到正常的軌道,也始終相信中國市場的投資價值。希望我們可以共同保持樂觀,並肩度過。”

此次幻方量化2.5億的自購金額,創出私募單筆自購新高。

此前,百億級私募希瓦資產日前公告稱,公司部分基金經理及其直系親屬出手自購共計818萬元。1月31日再度宣佈自購500萬元。

此外,進化論資產、上海卓勝私募兩傢俬募也於1月底宣佈自購2500萬元。

私募排排網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6日,今年來一共有4傢俬募發佈過自購公告,合計自購金額爲3.1318億元。其中海南希瓦、進化論資產、幻方量化這3家爲百億私募,另外上海卓勝私募規模爲20-50億元。

私募業內人士大多認爲,市場已進入底部區域,或許距離反彈已不遠。

公募自購潮

公募基金近期也在自購。

2月2日,朱雀基金髮布公告表示,將於公告之日起10個交易日內使用固有資金申購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擬申購金額合計不低於2000萬元,並承諾長期持有(1年及以上)。

此前,睿遠基金也在1月25日宣佈以1億元自購旗下權益公募基金。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市場震盪,基金管理人掀起一波自購旗下權益基金的“自購潮”。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2月6日,去年8月下旬以來,就有包括易方達、華夏、廣發、招商等基金公司以及中信證券、國君資管、興證資管、東方紅資管等券商資管在內的44家機構陸續發佈公告,自購旗下公募基金,合計金額約40億元。

從實際認購情況來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2月6日,2024年來一共有22家公募基金對旗下產品發起了42次自購,合計自購金額4.78億元,其中包括自購股票型基金2.2億元,混合型基金1.1億元,債券型基金0.96億元。

而2023年一共有147家基金管理人對旗下產品發起了12783次申購,合計淨申購金額1105.13億元,其中以貨幣基金規模最大,爲1038.85億元,佔比94%。

除去貨幣基金之外,2023年基金公司對自家基金淨申購66.28億元。其中包括淨申購股票型基金金額22.19億元,混合型基金36.58億元,FOF基金19.16億元。不過,公募管理人2023年對債券型基金則出現了淨贖回14.56億元。

基金經理紛紛自購

今年以來,基金經理紛紛帶頭自購自己的基金。

顧鑫峰是去年主動權益基金冠軍。近日,華夏成長精選6個月定開混合進入開放期,作爲基金經理的顧鑫峰宣佈在此期間出資30萬元自購。

1月30日,創金合信基金公告稱,旗下基金經理王妍定期定額投資其管理的創金合信啓富優選A份額,將自2024年1月29日起,每週定投1000元,持續6個月,至今年7月29日完成最後一筆定投後停止。

1月29日,天弘基金基金經理郭相博表示,加倉天弘醫藥創新混合A5000元。迄今郭相博對天弘醫藥創新A的買入額已超30萬元,他進一步表示,計劃通過兩年時間買入天弘醫藥創新A100萬元。

1月24日,國金基金基金經理姚加紅在螞蟻財富的個人賬號平臺發帖稱,開年以來市場風格波動劇烈,β持續下行,團隊管理的公募量化產品也出現了較爲明顯的淨值和超額回撤。但姚加紅表示,自己已經分別申購國金量化多因子A、國金量化多策略A各100萬元。

1月24日,永贏基金基金經理張璐發帖表示,在當週繼續加倉定投永贏先進製造智選混合C2000元。

1月23日,易方達基金基金經理龐亞平曬出自己的定投筆記,他對易方達滬深300ETF聯接A、易方達中證500ETF聯接A、易方達中證1000ETF聯接A三隻產品始終保持着每雙週各自定投1500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