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新電影,爲什麼很多人看不懂?

最近,宮崎駿的“最後一部作品”《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在國內院線上映。

圍繞這部影片,觀衆們也議論紛紛。

有人說它有深度,也有人說它太混亂。

宮崎駿到底在講什麼呢?

最治癒的畫面,

講最扎心的創傷?

《你想會出怎樣的人生》自去年在日本上映以來,一直備受關注,最近登陸內地院線後,更是成了影院的“大熱門”。

這部作品不僅獲得了今年的奧斯卡大獎,還在全世界都攬獲了不俗的票房成績。

然而作爲所謂的宮崎駿老爺子退休前的“收官之作” ,很多觀衆都覺得有點失望。

因爲這部影片拍得有點“意向化”,很多人評價,宮崎駿這部新片敘事混亂,只是一部極其主觀的“情感自傳”。

以下內容包含少量劇透,還沒看過電影不想被劇透的朋友們,可以快速劃過,從第二部分開始閱讀哦~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故事,發生於二戰期間。

男主角牧真人的生活,因爲戰爭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他的母親久子死於戰爭的炮火,父親娶了小姨夏子,隨後一家人回到家鄉躲避戰亂。

正當真人沉浸在喪母的苦難中無法自拔時,突然出現了一隻蒼鷺。

這隻蒼鷺帶領着真人去往了一個由真人的曾舅公建造的塔樓。

在這座廢棄多年的塔樓中,真人開啓了異世界的冒險。

這個世界裡,蒼鷺變成了禿頭男人,這裡有很多被稱爲哇啦哇啦的時刻等待轉世的小生物,也有很多會吃掉哇啦哇啦的鵜鶘,還有邪惡的鸚鵡。

真人也在這裡結識了擁有火焰魔法的女孩火美,併成爲好朋友。

這個世界戰亂不斷,在火美的救助下,真人躲過一劫,可還是被擊中昏迷。

真人在昏迷後見到了修建塔樓的曾舅公,他想要把這個世界交給真人,讓他永遠留在這裡,把這個混亂不堪的“亡靈世界”管理起來。

在異世界成爲管理者,還是回到殘破苦難的真實世界,男主角真人究竟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這部影片聚焦於戰爭對戰爭對人們造成的無法彌合的傷害,用異世界探險的形式進行表現。

光怪陸離的“亡靈世界”,也讓很多人回憶起宮崎駿過往的“治癒系”經典作品《龍貓》《千與千尋》等。

同樣,在《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中,獨屬於宮崎駿的治癒感也是無處不在的。

畢竟冒險和少年成長題材總是充滿感動,再加上宮崎駿總灑落着暖陽的風景畫風,依然有不少網友認爲它治癒力滿滿。

然而也有很多觀衆認爲這部新片的政治隱喻太強烈,沒那麼“柔和”了。

的確,宮崎駿的“治癒”似乎是結合着凌厲的戰爭創傷的,這樣的戰爭元素究竟從何而來呢?

宮崎駿爲何熱衷“反戰”主題?

很多人對於《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負面評價集中於“過於混亂”和“過於符號化”。

簡單來說就是,宮崎駿在影片中給每一個異世界的人物形象都賦予了現實中戰爭政治方面的隱喻暗示,這或許也是讓整部影片顯得晦澀又混亂的原因。

而在網絡上,對這部作品中各個意向的解讀也早已滿天飛,每一個角色代表了戰爭政治中的何種觀點,都有細心的網友進行各種解讀。

總結而言,這部影片中包含了大量的宮崎駿本人的反戰思想。

其實,這已經不是宮崎駿首次製作以二戰爲背景的影片了,在此之前的《起風了》已經堪稱經典。

《起風了》

而他的其他作品,似乎都能或多或少看到對於戰爭災禍的描述。

比如在《紅豬》中,主角就是一名意大利軍人。

《天空之城》中,軍隊形象也作爲反派頻繁出場。

《風之谷》裡也有十分明確的戰爭情節。

《紅豬》

而這些戰爭元素在宮崎駿的作品中,無一例外都是作爲負面因素出現的。

給主角帶來無盡創傷,或是直接被主角努力抵抗的戰爭,正表明了宮崎駿的反戰思想。

這種充斥在其作品中的對戰爭的反思也與宮崎駿的出身有關。

宮崎駿出生於1941年戰亂的東京,他的父親宮崎勝次出任家族飛機制造工廠的廠長,恬不知恥地發起了戰爭財。

二戰期間宮崎家的工廠爲零式戰鬥機生產零配件。

《天空之城》

這一切都令年幼的宮崎駿感到困惑又反感。

日本是戰爭的加害者,家族是戰爭機器的助力者,這讓宮崎駿感受到一種恥辱和罪惡感。

於是在宮崎駿的作品裡,時常出現在對於戰爭的反思。

《起風了》

而去撫平在戰爭中受到傷害的人的精神創傷,也是宮崎駿表達其反思的重要方式。

在《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中,就用了大量的篇幅去展現男主角進入“亡靈世界”的景象。

通過探險、鬥爭,男主角終獲成長,宮崎駿也是在用光怪陸離的異世界冒險,去說明男主角彌合內心創傷的過程。

在戰爭面前,更加關注人,表現人,這或許就是大家一直以來喜愛宮崎駿的原因。

真正的藝術家,

在反思人類、反思社會

對戰爭的反思與社會的剖解,這樣的影片內核 是全人類都可以共情並且達成一致的。

不止宮崎駿,不可否認的是,享有盛譽的許多其他藝術家,也同樣會把創作內核放在對社會的反思上。

他們不光反思戰爭,也同樣表現着對社會規律的探索、對人性的解剖等許多具有普世價值的觀念。

《紅辣椒》

比如號稱“宮崎駿黑粉”的押手井的《攻殼機動隊》就是在表現人的理性和情感之間的矛盾。

庵野秀明最經典的《新世紀福音戰士》更是在嘗試探索人類紛爭的根源。

今敏則是偏向於聚焦現代人在生活困境下的精神世界。

而近幾年的“後起之秀”新海誠,則偏愛表現人類在天災中的渺小。

《新世紀福音戰士》

由此可見,一部優秀的動漫作品,靠的絕對不止是精彩靚麗的畫面,其背後的情感內核是否能最大限度引 人深思,使人共鳴,這纔是藝術作品收穫爆棚口碑的“法寶”。

尤其像宮崎駿這樣常探討戰爭的作品,更需要站在全人類的高度進行思考。

《起風了》

也正因如此,衆多飽受好評的動漫作品,被很多觀衆冠上“治癒”的標籤。

其中一部分原因在於,這些作品承載着我們兒時最美妙的時光記憶,而更重要的是,它們反思社會,表達出的情感是能夠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下,均可深入體會的。

共情這種情感力量,困境中的我們,才得以時刻被動漫中的情節鼓舞、治癒。

關於宮崎駿老爺子這部新片到底蘊含了怎樣的玄機,是太過深刻,還是雜亂無章,觀衆們衆說紛紜,但這依然不妨礙我們感受其中全人類共通的情感。

或許宮崎駿只是想告訴我們,在這殘破的世界裡,樂觀一點吧,活出你想要的人生。

作者:若林

責編:律也人

hi~inker

歡迎你加入我們的社羣

請掃碼加小印 回覆【入羣】

- 歡迎關注印客美學視頻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