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被動的中央銀行,迷航的利率政策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一路謹守「看數據說話」的政治正確宣示,2024全年極可能僅降息1個百分點。圖/美聯社
本週是超級央行周,美日臺英央行都將舉行今年度最後一次決策會議。其中最受矚目的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將在臺北時間19日凌晨揭曉決策結果,市場普遍預期將會調降指標利率1碼(0.25個百分點)至4.25%至4.50%之間,亦即FOMC今年拖延到9月18日才首度降息兩碼,經過11、12月各降1碼,將指標利率從5.50%調降至4.50%,全年降息一個百分點。
2024年對於全球央行是個決策困難的一年,主因是今年是超級選舉年,有76個國家舉行了全國性大選,日本更換首相、歐洲除了6月歐洲議會全面改選,7月英、法均面臨政權重組的重大選舉,德國總理蕭茲也在年底政權瓦解,明年年初將要改選。
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方向雖然確定,美歐要降息,日本要升息,但在劇烈的政治對立與極端的選舉壓力下,生怕貨幣政策淪爲政黨鬥爭的工具,只好一動不如一靜,能拖就拖。因此,Fed的降息速度遠比市場預期要緩慢,主席鮑爾一路謹守「看數據說話」的政治正確宣示,以致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在年初是3.95%,到了12月Fed降息之前則是4.39%,反而上揚了44個基本點。從股匯市的反應來看,Fed降息根本沒有運動會鳴槍起跑的衝擊,反而更像是所有運動員都跑回終點之後的結案報告。
日本銀行的利率自由化政策,也跟Fed一樣被動,今年日銀調升兩次政策利率,目前爲0.25%,日銀極爲緩慢的升息,吸引鉅額的美元/日圓套利交易,是今年金融市場震盪最大的地雷區。原本在日本完成衆議院議員改選,自民黨總裁石破茂政府重組,政治版圖確認之後,日銀總裁植田和男在11月明確表示12月的升息「即將到來」。
但是,隨着韓國總統尹錫悅戒嚴引發政治動亂,終致他自身陷入被彈劾停權的深淵,原已危機四伏的韓國財團破產機率升高,日銀的理監事們,又擔憂東北亞的政經情勢會帶來意外的衝擊,對升息態度再度退縮。日銀將在12月19日舉行決策會議,但從隔夜指數交換利率來觀察,市場預期日銀屆時升息的機率性已降至15%,日圓兌美元匯率也從12月初的150日圓,貶值到153.7日圓。
相較於美日央行,歐洲央行(ECB)政策比較明確、決策更俐落,ECB在12月12日宣佈了今年第四次的降息決策,指標利率已從年初的4%調降至3%,ECB藉着降息來刺激經濟的方向較美日更爲堅定。
但是ECB的降息速度與幅度,必須與2022年新冠疫情之後的快速升息一併觀察,該行在2023年急行軍,將指標利率從-0.5%,一路拉到4%,前後只用了14個月的時間。目前歐洲經濟學者與各國央行總裁熱烈討論的議題是「尋找中性利率」,也就是在2025年經濟展望下,對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率沒有影響,既沒有刺激、也沒有收縮效益的中性政策利率水準到底在哪裡。
ECB就算相較於美日央行更爲積極,但以歐洲通膨與經濟增長都掉到2%,而且還在繼續下沉的趨勢來看,許多貨幣學者認爲歐元中性利率也應該同步降至2%以下。如果這個論述正確,ECB的降息速度也還是被動、過度緩慢,被部分學者戲稱爲「看着後照鏡開車」(駕駛沒有看前方)的利率政策。
歐洲能夠討論中性利率,已是難得的共識,在華爾街的債券交易室,經濟學家與交易員們對於美元的中性利率觀點差異甚大,有認爲通膨還有跳升的可能,因此目前4.5%就是中性利率,也有認爲Fed應該加速降息至3.3%,甚至到2.4%的論述。
市場對於美元中性利率莫衷一是,最大變數就是川普明年元月就任美國總統後,將強勢主導增產美元原油、調降個人與企業所得稅、對貿易對手國課徵高關稅等政策,執行的力度將衝擊美國2025年的經濟與股匯債市,加上經濟學家容易被挺川與反川的主觀意識左右,美國不只在政治上分歧,貨幣政策主張的分歧現象更在持續擴大中。
2025年難以預測的變局太多,2024年在央行貨幣決策的聲明中,最常見到的「看數據說話」的政治正確宣示,恐怕會繼續成爲2025年的常態,央行的決策被動、利率政策只能反映既有的事實、無法引導未來的經濟前瞻。對企業經營者與投資人來說,除非爆發重大意外,美歐降息、日本升息的既定方向不變,速度會慢、幅度會小,退縮的央行不是變數,而是結案報告的撰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