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房價已然漲翻天,各部會政策要一起來

工商社論

隨着晶圓廠的設立、公共工程的推動,臺灣房價這半年已漲翻天。臺南房價漲了4~5成,臺中的新建大樓飆上每坪80萬元,竹北的新建案秒殺,到最近橋頭的房價,從1坪10幾萬元翻倍到20幾萬元。

以往我們認爲,雙北的房價太貴,但我們還有選擇的機會,可以搬到中南部,尋找1坪20~30萬元的房子,現在恐怕只能緣木求魚,搬到花蓮、臺東甚至澎湖了。

在房價快速飆升的過程中,內政部先推出實價登錄2.0,最近也推出修法草案,擬全面限制預售屋換約轉售、私法人購屋許可制、嚴懲炒作者等;央行也相對積極,採行的措施包括非首購沒有寬限期、調降買房的貸款成數、調降工業區閒置土地抵押貸款成數、購屋貸款利率再限制;財政部則是對擁有10戶以上房子的對象查覈逃漏稅,最近更祭出公股授信管理六大精進措施,避免銀行資金成爲有心人士的籌資管道,但力道仍不足,多數地方政府也彷彿是路人甲,干卿底事?

年輕人則幾乎躺平,連聲音都幾乎聽不到,毫不關心,也沒有人站出來爲自己發聲。年輕人如果沒有好的父母幫忙支付頭期款,購屋幾乎是空中樓閣,而房價上漲後,未來租金是否也跟着水漲船高?同時,商店店租上漲勢將轉嫁至物價的上漲。青年人在住屋受到剝奪外,未來可能也會面臨租金成本大幅上漲及物價攀升的風險。

不過,過去一提到如何抑制房價的上漲,政府各個部門均相對保守。爲何如此,背後原因如下:第一,認爲原物料上漲致建材成本上漲,所以房價上漲理所當然。第二,明年有選舉,而能付得起大筆政治獻金者,非建築業莫屬,打壓房價,不利選情跟自己過不去,尤其是地價稅、房屋稅屬於地方稅,地方政府明年要改選,打壓房價吃力不討好。第三,民意代表本身就是房價上漲的既得利益者,不會跟自己財富過不去。第四,抑制房價上漲的工具需要跨部會的協調,曠日廢時。

在上述諸多原因的制約下,又缺乏社會、民意的反彈壓力,政府自然採取保守的策略。但觀諸國外,德國柏林進行過一場百萬人公投反炒房,強制徵收大房東(德國住宅公司)所持有房地產,不得被其他財團購併,維護柏林8成租屋族的權益;在韓國方面,文在寅總統最近的支持度下跌,問題出在房價上漲太過迅速,因此,房價問題已成爲總統大選的關鍵因素。

反之,臺灣的房價自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以來,漲價的幅度比韓國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年輕人熱衷於統獨、熱衷於反中,卻對房價自身的權益不聞不問,或反彈聲浪氣若游絲。或許年輕人認爲購屋已遙不可及,不再是選項,但房價飆漲,未來一定會反映到租金、物價的上漲,必須儘早發出聲音導正不正常的房價上漲。

目前,政府最大的支持者來自青年族羣,不爲青年人做些事,不進行跨部會的協調整合,來壓抑房價的上漲,將是嚴重的對不起年輕人和中低收入族羣,而未來M型社會的問題也將更加凸顯。

有鑑於此,未來必須由行政院統籌,進行跨部會的政策整合纔能有效的壓抑房地產價格。除了前述措施外,各個部會還可以努力的方向包括:

央行方面,通膨升溫使得房地產的購物需求大增,央行應該推動進一步的選擇性信用管制,尤其是針對房價飆漲的地區特別管制。再者,由於疫情後產業呈現M型化發展,不宜驟然全面升息,否則整體產業都會受到衝擊,且加速影響海外熱錢的流入。

金管會應該瞭解各銀行貸款成數,甚至進行全國總歸戶,瞭解是否有超貸的情形,以及要求各銀行在房地產貸款成數不得超過一定比率。

財政部應針對一人持有3或5戶以上的房子,查緝其資金來源,有沒有超貸、出租、繳納稅金。

營建署應配合經濟部,瞭解建材漲價的成數,有沒有哄擡、超額轉嫁給消費者?在地方政府方面,臺灣由於土地持有稅太低,地價稅、房屋稅,有無配合房價的上漲做調整?

在青年及中低收入族羣上,應持續發聲,透過媒體、社羣網路,更積極的讓政府知道,他們對房價上漲的反彈聲浪。同時掌握各地方政府地價稅、房屋稅的調漲情形。如地方政府無積極作爲,應透過社羣平臺串聯發聲,並於未來透過選票予以制衡。此外,未來年輕族羣應建立觀察指標,尤其是觀察政府對房價上漲的抑制政策上,做爲地方政府及總統大選的考覈、投票指標,才能使真正的聲音發出來。

房價的上漲,不是個人努力的結果,而是公共建設、交通便利造成的外部效益,因此部分的漲價歸公,應是天經地義的事。政府透過稅制,將漲價歸公併成立基金,做爲協助青年人、中低收入戶租屋、購屋的津貼,或用來推動社會住宅,纔有助於維持社會公義、世代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