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面臨的新挑戰

最近,2021年度的中央機關公務員考試錄用工作全面啓動,公務員報名熱度依然不減,總報名人數有150多萬,錄用比約爲61:1。近幾年,我國公務員考試規模影響度不斷擴大,每年報名參加中央機關和各地公務員考試的人員,有近千萬人,如果加上國有企事業單位,將有幾千萬年輕人蔘與“公考”。因此,如今的“公考”,不僅是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廣大青年擇業的重要途徑,對促進高質量就業和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都有重要意義。

我國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建立於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考錄製度體系不斷健全, “凡進必考”已經成爲社會的廣泛共識。其中,“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爲建設素質公務員隊伍提供了有力保障。總體上看,我國的“國考”已經成爲一個品牌,讓千百萬考生從中受益。但面對新形勢和新情況,我國公務員考試也面臨一些新的挑戰,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需要認真研究解決。

公務員是一個肩負治國理政重要責任的職業,公務員考試和測評,作爲人才選拔方式,不僅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也有很強的政治性要求,而且這些政治標準,如“理想信念”“爲民擔當”等品德,是應當重點測查的核心要素。但如何科學準確全面地考評這些要素,仍是需要深入研究課題

對此,有關部門還應進一步完善公務員考試測評的方式方法,在報名資格審查、筆試、面試、考察等各個環節,體現新時代建設高素質公務員隊伍的要求,體現“好乾部”的標準,特別是在筆試和麪試中,不僅要考相關能力要素,還要考察考生的價值觀與爲人民服務的意識等,將這些要素通過專業的考題體現出來,表現在可以量化和比較的考分和成績上。

如何進一步提高公務員考試題命制科學性、針對性和創新性,也是一個重要命題。無論是“公考”還是“高考”,考題都是一個指揮棒,對選拔什麼樣的人才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公務員考試不同於一般的知識性考試,它不是對某種學科知識體系的測評,也不同於外語類水平考試,而是一種對公務員應當具備的能力的測查。考題的命制如果不能保持創新和與時俱進,就往往容易陷入程序化和固化,甚至出現每年筆試和麪試考題、答題雷同情況。近年來,一些公考培訓機構,用相應的套路和答題模板,來應對公務員考試,獲得一定的市場認同。如果讓這種模板化風氣漫延,很可能讓公考偏離“考能力”的初衷,陷入“八股取士”的泥潭

爲此,有關部門要加大我國公務員考試命題特色和規律的深入研究,夯實公務員考題命制的理論基礎。認真總結我國公務員考試的歷史和現實經驗,吸取現代人才測評技術成果,加強相關理論問題的研討交流,鼓勵有關科研院所開展相關課題研究,重視高素質的命題專家隊伍建設,確保國家公務員考試題命制的科學性和高水準,並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和提高。

與此同時,進一步推進公務員考試錄用的公平公正也很重要。我國公務員考錄製度從建立之初,就承載着促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使命,公開、公平、公正是公務員考錄工作的重要原則和突出特色。近年公考規模越來越大,參與人數越來越多,組織管理任務越來越重,給公考的公平公正問題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比如在一些地方的基層面試環節還不夠規範,仍然存在打招呼、“人情分”等問題。再比如在一些主觀題評判上,由於標準難以統一和量化,受到評判時間和評判能力等因素制約,往往存在打分者主觀性、隨意性較大的問題。

解決公務員考試執行層面和技術層面的公平公正問題,無疑是考錄體系必須面對的挑戰。爲此,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研究規範基層單位面試規則,創新面試方式,推進面試專業機構建設,同時要加大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力度。要進一步深化申論和麪試主觀題型的研究,深化和細化有關要素測評標準,不斷提高測評答案標準的科學化水平。要加強考官和閱卷人員的培訓,提升評判、閱卷的能力和水平。

伴隨着公務員考試規模的擴大和競爭的加劇,公務員考前培訓的規模、範圍和影響也在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考生選擇參加各類公務員考前培訓項目。多年來,公考培訓在提高學員應考能力和綜合素質上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同時也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比如,有些培訓偏離公考大綱要求,不着眼於提高考生的能力素質,而一味傳授考試套路和所謂“技巧”;有的利用資本力量,過度宣傳營銷,而忽視研發和教學質量;有些師資能力明顯不足,臨時培訓上崗,靠“背臺詞”的方式組織教學等。

公考培訓作爲一種市場化的成人考試培訓,有較強的市場需求支撐,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公考培訓作爲對未來公務員的培訓,也有其特殊性,應作爲高素質公務員隊伍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受到必要的引導和規範。對此,有關部門要引導培訓機構加強對考生能力素養價值觀念的培訓,而非一味傳授答題技巧。與此同時,培訓機構也要剋制過度宣傳營銷的衝動,堅持質量優先,爲提升青年就業能力和高素質幹部隊伍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