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只是二人轉?我第一個不服

剛剛過去的幾個月裡,每一個互聯網人都逃不開“共享單車”四個字,更別提作爲一位自行車從業者。不黑不吹,在我心中,這一定是一個偉大的賽道。但看着資本鼓吹起來的共享單車“二人轉”,我心中一萬個不服。

爲什麼不服?

ofo一年五輪,兩次融到了數千萬美元;摩拜單車更是從百萬、千萬一直融到了C輪的超一億美元。請問大家都幹了什麼?自行車本身做的還是差強人意!而且到現在,ofo還是找不着+免費騎,摩拜也依然讓人腿疼腰痠、滿頭大汗。

錢拿到了,能不能花出去,怎麼花出去,有些困擾住共享單車的兩位前輩。產品的出色程度決定了共享這事兒能不能完美解決最後三公里出行,也決定了能不能鼓勵用戶迴歸騎行這個健康的出行方式。錢,在這場仗中很重要,但懂得如何花錢更重要。

產品見真章。

一直以來,我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讓每個人更好的參與到騎行中?

野獸騎行,選擇走高端運動自行車路線固然是一個途徑,我們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運動自行車SpeedX,短短几個月時間突破了一億元收入。但這還遠遠不夠,騎行不是修行,而是生活。對於普通人來說,如何將騎行融入生活纔是關鍵,只有動起來纔會更愛動。一種“輕運動”的生活方式,這纔是共享單車最有意義的地方。

經過近一年的籌備和研發,我們決定野獸騎行在完成1.5億B輪融資後,分拆小藍單車bluegogo項目,全面投入共享單車的戰鬥中。立貼爲證,小藍單車誓要將共享單車“二人轉”,生生打成“三國殺”!

共享單車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模式,B2C型共享經濟(分時租賃)。而任何模式都有制勝點。就像錢和運營之於滴滴,產品之於騰訊,地推之於美團。對於共享單車這場仗,無外乎三大制勝點,“產品”、“密度(速度)”和“運營”。

產品能力,我不服

產品能力直接決定着產品體驗,面對現在市面上的產品,我不服。一款合格的共享單車產品應該保證以下幾個點,好騎、安全、免維護和電子鎖。小藍單車推出了16公斤、高強度、鋁合金、3年免維護智能共享單車。這也許是世界上最好騎的共享自行車了。

【好騎】體現在重量和傳動效率上,對比着mobike 30公斤的車重,對比着騎行效率降低大半的軸傳動,對比着騎起來刷刷響的發電花鼓,對比着硬邦邦的實心胎,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mobike的車出一臺廢一臺。我猜mobike lite纔是mobike賭的未來。而反觀我們的小藍單車,歡迎盡情體驗。

【安全】是最大的挑戰,剎車是否靈敏,車體強度是否足夠,從目前來看,市面上的產品都不合格。摩拜的電剎被質疑頻頻失靈,mobike lite和ofo的V剎則面臨着磨損快難以及時維護的困境。小藍單車所使用的鼓剎+羅拉剎車的組合,從自行車產品安全性的角度來說,絕對是最優方案。

【免維護】不管是mobike的四年免維護還是ofo的半年免維護,總之,免維護直接決定着未來的運營成本,可能真的要等半年後再見真章了。

【電子鎖】這裡不多說,沒有電子鎖根本玩不轉,一切沒有電子鎖的共享單車都是耍流氓。但千萬別像mobike一樣,天一冷一熱,鎖就開不了了。面對找了一輛沒打開、再找一輛又沒打開,最後找車跑的路程比走到目的地還多的尷尬,小藍單車絕不接受,5秒內你開不開,來找我!

密度(速度),我不服

密度即是速度,速度即是供應鏈能力,面對市面上的公司,我不服。熟悉供應鏈的同學都比較清楚,日生產100、1000、10000是有着天壤之別的,難度係數指數增長。面對着共享單車突然間的訂單增加,整個自行車供應鏈都處於崩潰趕貨的邊緣。穩定的供應鏈生產能力纔是這場仗最重要的因素。就算領先10萬臺,如果生產效率低的話,沒半個月就全都追回來了。從目前來看,具有日產萬臺實力的幾乎沒有。誰能先達到日產萬臺,誰就佔據最大的主動權。小藍單車已經做好準備。自有工廠加上戰略合作的供應鏈夥伴,小藍單車基本控制了全球單車產能的10%。不服來戰!

運營策略,我不服

品牌和運營決定着公司的效率,面對“二人轉”的思路,我不服。文藝中透漏着狼性,勇敢中透露着瘋狂的Uber班底,每半個月開放一個城市的速度,在已佈局城市中最方便用戶的投放策略,投放數量遠超“二人轉”的覆蓋,我就是要告訴所有關注“共享單車”的人,這場戰役我來了!另外圍繞着“輕運動”的概念,通過不斷的線上線下活動,我們希望讓更多人蔘與到騎行運動中,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二人轉”也好,“三國殺”也罷,說啥都不好使,咱們戰場上見!

“懦夫根本不會開始,弱者在沿途就會死掉,只有我們戰勝一切留了下來”

------《Shoe Dog》Phill K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