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77棵樹遭砍?居民批健檢當死亡診斷 北市:褐根病熱區

居民們將黃絲帶系在樹木上並且環抱着大樹。記者邱書昱/攝影

臺北市松山區撫遠公園將進行改造計劃,預計移除77棵樹木,當地居民不滿今天到場抗議,批評北市公燈處便宜行事、大開砍樹後門,「蔣萬安當立委經常來公園,現在也該過來看看!」公燈處迴應,該公園爲褐根病熱區,移除的樹木都有經專家評估,對於民衆疑慮,明天會再邀4位專家再勘驗。

已有50多年曆史的撫遠公園長着294棵樹木,這次改善工程是包含在一旁污水處理廠進行「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暨地下道環境教育館新建工程」統包案。由於公燈處將園內32棵、園外45棵樹木列爲高風險予以砍伐,而引起居民不滿。

臺灣樹人會秘書長潘翰疆說,移除樹木的判定表中,像是枯萎超過80%、木質腐朽等重大危害項目約有7到8項,但這次被砍的樹木卻被勾選其他,備註寫到鄰近建築物、停車位等「但是北市哪些樹不是在住宅、停車格旁?」不應成理由。

撫遠公園護樹聯盟召集人陳進旺說,樹木對於小社區非常重要,畢竟周遭林立汽車維修廠、高速公路、機場等鄰避設施,綠蔭的公園成了緩衝空間,他們也質疑樹木僅被列爲高風險就要移除,「不能把健檢當死亡診斷書。」

居民葉小姐也說,難以想像近8千萬的公園改善費用,不是大興土木,而是大刀一砍將樹木砍伐殆盡,「我們不要鑲金包銀的公園,只要有綠蔭遮蔽的公園。」

圓山公園管理所主任楊國瑜到場說明,公園爲早期興建,土壤已有排水問題、樹穴過於狹小,樹木間距要6公尺,但公園僅有2.6公尺,造成過於密集,在去年和今年都有邀請專家學者來視察,發現該區爲褐根病熱點,近年也發生樹木倒塌問題,壓到車輛和住宅雨遮。

楊國瑜說明,樹木的高風險評估必須經過2位專家學者判定,並且召開說明會,大部分的里長里民都支持更新改造,不過,對於有疑慮的民衆,明天會再舉辦第三次會勘,共計4位專家查看。他強調,若移除高風險樹木之後,也會改種植34棵觀花型喬木,讓公園增添色彩。

護樹團體和當地居民串連,今天在撫遠公園召開記者會抗議。記者邱書昱/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