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臺灣發表白皮書 提出 AI 政策與法規的建議

Google「智慧臺灣計劃」邁入第七年,也委託Access Partnership、Deloitte等單位進行研究,深入瞭解 AI 爲臺灣帶來的潛力,也期待透過 AI 驅動的科技,提升臺灣的經濟韌性、數位韌性,還有社會韌性,邁向永續成長的未來。

Google 31日發表〈臺灣AI發展與治理:Google的洞察與展望〉白皮書,Google希望能夠繼續透過由 AI 驅動的科技,提升臺灣的經濟韌性、數位韌性還有社會韌性,成就長久穩健發展的基礎,迎接一個可以持續成長的未來。

Google臺灣總經理林雅芳表示,臺灣不要以島爲心態,要跨出臺灣、向國際發展,人才也需要跨領域的發展。她也提出,Google預計在8月在臺灣推出「駐點科學家」計劃,幫助臺灣培育更多AI相關人才。

Google在白皮書中提出三大建議,呼籲共同邁向AI時代。第一是投資AI基礎建設、打造鼓勵創新的環境,網路與運算的基礎建設爲推動AI發展的關鍵,需要政府資源投資AI研發以及網路、運算的基礎設施,並開放資源給公私部門的研究及開發團隊,促進AI科技被廣泛應用與激發創新。第二是發展 AI時代下的人才培育體系,協助勞工因應AI轉型、強化AI專業人才培育,政府可與企業合作,除了提供勞工技能培訓、增加在地AI人才,同時鼓勵企業推出跨領域的技能培訓、證書課程,並吸引世界頂尖的AI人才來臺。第三是促進AI科技普及化政府機關率先採用AI科技,有助於培育社會大衆的AI素養、提高企業運用AI技術意願,推動普及;同時協助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導入AI,制定全國性的策略、提供技術指導還有AI教育訓練、推出低利貸款和補助計劃,鼓勵各行各業應用AI技術。

臺灣政府事務及公共政策副總經理陳幼臻也指出,臺灣要掌握AI發展契機,建議五大原則框架,鼓勵臺灣AI法規與國際接軌。包括首先是要採用風險導向的AI法規架構,主要是掌握風險並予以規範;第二是維持平衡的著作權法規框架;政策要鼓勵公開數據使用,但兼顧隱私與安全設計;以及政策與法律要考慮到AI的跨領域本質,例如很多領域都涉及對隱私的規範,但可能限制AI在應用數據的發展;最後也希望臺灣法規框架要具備國際互通性,例如五大工業國、OECD已經有各種法規,可做爲臺灣的參考。